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偶然在国外的问答网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有不少国外网民特别是西方的网民普遍存在这样一个困惑 , 那就是为什么欧洲没有像几千年前的中国那样统一?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保持团结的?
更有甚者 , 有学者还专门写一篇名为《Unified China and Divided Europe(统一的中国和分裂的欧洲)》的学术论文 , 探讨欧洲和中国在统一与分裂的抉择中的差异性 。
欧洲与中国 , 一个是地理概念一个是主权国家 , 二者原本没有直接的可比性 , 但从文明诞生角度讲 , 自打人类从新石器时代步入文明社会开始 , 以血缘氏族为纽带的小聚居、小文化圈就是天然形态 , 跨地域和血缘的整合 , 都是人为作用才出现的 。
就拿我们国家来说 , 考古学家根据饮器区别 , 将我国史前文明划分为六大区系 , 分别是燕辽文化区、甘青文化区、中原文化区、海岱文化区、长江中游文化区和江浙文化区 。
当然 , 这六大区系也只是个笼统的概念 , 每个文化区内部差异其实也十分明显 , 比如钱塘江以南的上山文化流行白彩 , 淮河流域的贾湖文化乐器发达 , 流行龟灵崇拜……
所以 , 苏秉琦和殷玮璋等考古学家明确提出:“中国史前文化六大区系均以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 , 这些不同发展路径的文化聚落如果顺着这条发展脉络延续下去 , 那么进入文明时代以后 , 很可能会像今天的欧洲一样 , 形成一个一个不同特色的小国 。
比如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社会宗教气息浓厚 , 会发展成为一个类似梵蒂冈一样的宗教国家;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高级墓葬中有大量代表世俗权力地位的精美陶器 , 会发展成为一个类似英国一样的王权至上的国家 。
这并非架空历史的空谈 , 在《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炎黄大战时 , 就曾有“教熊罴貔貅貙虎 ,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 这里的熊、貔貅、虎其实就是不同文化圈的部落 , 上古时期人们还无法认识到人类的起源 , 所以就会把某种与自己部落有利害关系的动物、植物视作保护神 , 并以之为图腾 , 认为自己就是这些保护神的后代 。
同样 , 史书对蚩尤的描述也有“铜头铁额 , 食沙石子” , 但根据山东及苏北地区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发现显示 , 在部分高等级墓葬中十分流行“口颊含球”习俗 , 也就是墓主口含一颗由石英岩制成的形如玻璃弹子的小球 , 这就是所谓的“食沙石子”的真相 。
这一独特习俗对于世居黄河峡谷地带的庙底沟文化居民(黄帝部落)来说 , 自然是罕见而又略带恐惧的 , 所以在他们的记忆中就留下了蚩尤是怪物的印象 。
同样的例子还有三星堆 。 三星堆出土文物那些夸张的青铜纵目面具和大量不知明确用途的祭祀器具 , 让很多中国人都将其理解为域外文明甚至外星文明 , 但事实上 , 三星堆所呈现的 , 都是中华文明诞生初期的本源支脉 , 只不过在大中华文化圈形成后 , 人们已经习惯了大熔炉里的烈焰 , 猛地见到从未见过的寒霜 , 就自然而然地感觉到诧异 。
著名先秦考古专家许宏曾做过一番精辟的论述:“大家看三星堆某些青铜器的造型感到怪异 , 那是由于我们的视野狭窄……到目前为止 , 还没有什么发现超出了我们既有的认知范畴 。 至于外星文明的说法 , 那是开脑洞 , 与我们的考古研究无关 。 ”
推荐阅读
- 中俄再合作:共建月球基地,专气美国NASA
- 带病工作的医生怒斥专家:看看发热门诊,深夜老百姓还在排队
- 变化与时间
- 著名药学家、中科院院士蒋华良去世,曾提出双黄连可抑制新冠
- 要面子还是要防疫,真不该再遮遮掩掩了
- 阳性老师发声:别道德绑架,我不想带病上班,如果可以我也想休息
- 离婚冷静期遇上疫情,贵州毕节女子阳了躺床上被丈夫贴心照顾,暂时不领离婚证了
- 东北制药被罚1.33亿, 网友很生气! 核酸造假的张核子咋不罚!
- 感染新冠后为何味觉嗅觉都没了?新研究揭开谜底:不是病毒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