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被拐、获救、重返,贾平凹笔下胡蝶的人生为何步步惊心?( 二 )


老太爷说:啥事情看不透了 , 就拿看小事情来看大事情 , 天地再大都能归结到你一个人 , 再拿看大事情来看小事情 , 你又是天是地了么 。
胡蝶终于在这样的群体压迫下屈服了 , 她做起了黑亮媳妇 , 为黑亮生下了孩子 。
《乌合之众》一书中说:一旦个人成为群体的一员 , 鸿儒与白丁一样都丧失观察的能力 。
这个村庄里的人伤害着胡蝶而不自知 , 善良而怯懦的底层民众如何成为施暴者和看客 , 最终缺少精神和信仰看护的中国农村如何成为涣散之乡并难祛暴力 , 这可能是作者思考的问题 。
农村遭遇强*等系列悲剧 , 村民的集体伤害 , 包括执法者视而不见 , 集体无意识的伤害对胡蝶的摧残如慢刀子一般地切割 。

③被救与回归 , 媒体的推波助澜 , 城市人的道德偏见 , 都让胡蝶举步维艰? 。胡蝶被解救后 , 媒体大肆报道 , 一下子把胡蝶们又推到了风口浪尖 。 人们很快知道她被拐卖过 , 仿佛她犯了天大的错 , 而不是被害者 。
城市里的人对她指指点点 , 她的弟弟指责她说:“姐 , 你怎么就能被拐卖?!我连老家也无法回去了 。 ”
母亲说有一个河南人是个跛子愿意娶她 , 让她嫁得远远的 , 说三道四的人就消失了 。
胡蝶本来是一个受害者 , 但是回归到正常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一点也不比圪梁村带给她的少 。
她最后主动选择了返回圪梁村 , 这其中不排除对孩子的思念和对黑亮的一点爱 。 但更多的是群体无意识对她的伤害 。
作者贾平凹在后记中说这篇小说取材于一件真实的事情 , “(他)原定的《极花》是胡蝶只是要控诉 , 却怎么写着写着 , 肚子里的孩子一天复一天 , 日子垒起来 , 成了兔子 , 胡蝶一天复一天地受苦 , 也就成了又一个麻子婶 , 成了又一个訾米姐 。 小说的生长如同匠人在庙里用泥巴捏神像 , 捏成了匠人就得跪下拜 , 那泥巴成了神 。 ”
读这部小说 , 除了读到人物的苦难外 , 也有很多温情的画面 , 好在可以让读者带着希望去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