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 Mate 系列手机整理汇总( 四 )



Pro 版这边搭载的则是麒麟 9000 处理器 , 而且还是采用了前代的“瀑布屏”设计 , 不同的是将“刘海”换成了“药丸” , 但 TOF 深感镜头和 3D 人脸识别还是在的 。
正面屏幕尺寸调整为6.76英寸 , 分辨率升级为2772 × 1344像素(介于 1.5K 和 2K 之间) 。 电池容量虽然小幅缩至 4400 毫安时 , 但支持 66W 有线快充和 50W 无线快充 。
前置摄像头和后置主摄与标准版一致 , 后置徕卡三摄的另外两个镜头参数分别为2000万像素(大底超广角)+1200万像素(潜望长焦 , 支持 5 倍光变) 。

至于超大杯的 Pro+ 版本 , 可以看作是 Pro 版本的终极补强版 , 这个版本标配陶瓷后盖和 12G 运存 。
后置的徕卡五摄 , 较 Pro 版来说 , 主摄和超广角镜头是一致的 , 但是 Pro 版的那个潜望长焦被改成了普通长焦(仅支持 3 倍光变) 。
至于 Pro+ 版的潜望长焦则变成了新增的800万像素 10 倍光变镜头(索尼 IMX520 传感器) , 另外还新增一颗 TOF 深感镜头 。

至于“老朋友系列”的 Mate40 RS , 这次也用上了陶瓷背壳 , 硬件规格则与 Pro+ 版一致 , 唯一的一点区别就是多了个 8G 运存版本 。
这代不用谈什么销量了 , 因为根本抢不到货 。 而且在“海鲜市场”上 , 这代的保值率极其惊人!这就是“麒麟绝唱”加 Mate 系列巅峰之作的奇妙“化学反应” 。
Mate 50 / 50 Pro(第十代)
时隔两年 , 新一代的 Mate 终于在今年9月6日发布了 。 这次能迎来新机就不错了 , 不能指望有麒麟芯 , 不过全系搭载的高通骁龙8+ Gen1 也不会很差 , 只可惜是 4G 版本而已 。
背部影像模组的金圈带有巴黎饰钉的装饰 , 虽然没有前代那么惊艳 , 但也算是个“环”吧 , 符合“星环”这个家族设计语言 。

这次的标准版正面调整为 1.5K 分辨率的 6.7 英寸 OLED 中置挖孔直屏 , 电池容量增至 4460 毫安时(支持 66W 有线快充和 50W 无线快充) 。
最重要的是这次标准版终于支持 IP68 级防尘防水了!这次在影像系统方面没了徕卡(跑到小米那里去了) , 而是换上了全新的华为自有影像品牌 。

后置则升级为5000万像素(大底 RYYB 超光变主摄 , 支持 10 档物理光圈调节)+1300万像素(超广角)+1200万像素(潜望长焦 , 支持 5 倍光变和 50 倍数码变焦)XMAGE 三摄 。
Pro 版这边的正面是一块 6.74 英寸 1.5K “刘海”曲面屏 , 支持 120hz 高刷 , “刘海”那么大自然是因为带了 3D 人脸识别和 TOF 深感镜头的缘故 。
后置三摄与标准版唯一的区别就是潜望长焦镜头的传感器用上了豪威 OV64B(大底6400万像素) , 支持 3.5 倍光学变焦和 100 倍数码变焦 。

另外电池容量增至 4700 毫安时 。 和标准版一样 , 素皮版本的正面覆盖了昆仑玻璃 , 也一样支持卫星通信 。 但是 , Pro 版的 X 轴线性马达依然是独享配置 , 标准版的还是 Z 轴马达 。
这代的 Mate50 RS , 依然是陶瓷后盖 , 但是背部设计做了一些微调 , 从前代的单色陶瓷后盖变成了双色甚至是三色!工艺难度大幅提高 。
这代虽说姗姗来迟 , 但用户们的热情还是不减 , 首批 400 万台的备货上市后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了 。

总结:Mate 系列可谓是华为手机技术的集大成者 , 有点像苹果 iPhone Pro 系列的定位 , 自家什么尖端的最拿得出手的技术全往里面塞 , 同时外观设计和机身质感各方面也是华为手机的典范 。
【华为 Mate 系列手机整理汇总】从最开始的巨屏长续航商务手机 , 到后面外形设计和机身质感的逐渐蜕变 , 再到中后期全能旗舰的塑造 , Mate 系列伴随着麒麟芯片的崛起而屹立潮巅 , 销量逐年大幅增长 。 若非后面遇到美帝制裁 , 在高端手机市场上 , iPhone和三星的压力会特别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