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存最大的齿鲸,抹香鲸为何要跟大王乌贼过不去?( 二 )


所以 , 抹香鲸的嘴巴也很有特点 , 属于细长型的 , 这种嘴巴增强了吸力(参考我们吸东西时嘴巴做出的形态) 。

无法撕裂猎物 , 让抹香鲸无法捕杀大型的鱼类以及哺乳动物 , 但是它的体型又必须吃一些较大的猎物 , 此时在鱿鱼中体型最大的大王乌贼自然就成为了它最理想的猎物 。
除此之外 , 与大多数的齿鲸不同 , 抹香鲸是大型鲸类中 , 下潜深度最深的存在 , 它们最深能潜入海下2000多米的深度 , 通常也活动在1000米左右的海水层 。 但是 , 海洋生物的分布是随着海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的 , 这是因为海水深度越深 , 压强越大 , 光照越少 , 温度越低 , 所以大多数的海洋生物集中在0-500米这个海水深度内 。

而在海水深度1000米的海洋中 , 除了大王乌贼 , 其他动物的体型都相对较小 , 所以 , 抹香鲸经常与大王乌贼在同样的海水深度碰面以及抹香鲸对猎物体型的需求较大 , 同时又受制于捕猎能力 , 最终大王乌贼成为了抹香鲸的主要猎物 。

“致命猎物”大王乌贼
虽然从体长上看 , 大王乌贼几乎与抹香鲸不相上下 , 但是平均体重200公斤注定了它的整体体型是被抹香鲸压制的 , 所以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 , 抹香鲸是主动出击的 , 而大王乌贼是被动防御的 。
但是 , 抹香鲸吃大王乌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 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致命 。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 , 大王乌贼是有着强大的实力的 , 它们虽然没有尖利的牙齿 , 但是它8长2短的触手可不是吃素的 , 大王乌贼的触手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吸盘 , 可以牢牢的固定在对手的体表 , 而且在吸盘中 , 还有锋利的角质化环锯齿 , 这些环锯齿能够轻松的咬开抹香鲸的皮肤 , 甚至能够将一块圆形的带有皮肉的皮肤给割下来 。

在科学家们发现大王乌贼的存在之前 , 一些搁浅的抹香鲸头部上的伤口一直是个谜 , 直到大王乌贼被发现后通过对比大王乌贼的吸盘大小、环锯齿的大小等才找出了“真正的凶手” 。
不过 ,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伤口并非抹香鲸搁浅的主因 , 尽管这些伤口的直径超过4厘米 , 深度也在2厘米以上 。 对于这点 , 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 抹香鲸有一个巨大的方形额头 , 里面有大量的鲸脑油 , 这个器官的作用除了可以帮助抹香鲸更好的沉浮外 , 还能发出和收集声波 ,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 , 一旦这个器官被损伤 , 就容易出现导航失败、不能自由上下潜的现象 , 从而造成搁浅(个人愚见) 。

其次 , 十足目腕足上的吸盘可不是闹着玩的 , 之前就曾经有主播为了哗众取宠生吃章鱼被吸盘吸住了气管就医 。 相比较章鱼 , 大王乌贼的吸盘可恐怖多了 , 它的吸盘不但大 , 还有环锯齿 , 而且大王乌贼的生命力又强 , 即使酮部不能动了 , 触手的活力也能保持一段时间 , 如果在触手还具备活动能力时就将它吃进去 , 触手上的吸盘就会牢牢地吸附在口腔的各个部位 , 甚至是到达咽喉部 。
早在2015年 , 西澳海滩上一头搁浅的瓶鼻海豚就被发现嘴里还咬着一条章鱼 , 通过对海豚的解剖 , 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吸盘依然牢牢的吸附在海豚的舌根上 , 这是导致它死亡的主要原因 。

所以 , 为了保证吞咽的安全性 , 抹香鲸必须在深海中将大王乌贼完全杀死 , 不然吸盘里的“牙齿”要比单纯的吸盘更加致命 , 因此 , 大王乌贼虽然是抹香鲸的“主食” , 但绝对称得上是“致命的猎物” 。

总结
抹香鲸虽然是最大的齿鲸 , 但是它只有下颚有牙齿 , 这使得它们的捕猎能力其实是比较弱的 , 只能靠吸将猎物吸入口中 , 而它本身又是大型鲸 , 对食物的需求量大 , 所以它才选择了大王乌贼这种强劲但吃一条就管饱的深海生物 。
而且在搏斗中 , 抹香鲸有优势 , 但绝不是压倒性的 , 因为在搏斗的过程中 , 大王乌贼会用触手将抹香鲸的头部弄得千疮百孔 , 即便降服之后 , 也要确认大王乌贼彻底死亡后才敢吸入口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