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半人马,会是怎样的生理构造?( 二 )


叫做埃迪卡拉纪繁荣 , 出现了早期腔肠动物和蠕形动物 。 但在埃迪卡拉纪末期发生了灭绝事件 。 这导致 , 演化出外骨骼的节肢动物 , 在寒武纪的崛起 。
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 可谓是生存的利器 。 在外骨骼的保护下 , 它们迅速适应和称霸原始海洋 。
但正是早期因为生存压力足够低 , 所以节肢动物可以往很多方向演化 。
因为坚硬外骨骼的存在 , 节肢动物要保证足够的灵活性 , 身体就必须分节 。
通常来说 , 一个节对应一对足 , 是最经济的 。 由于演化方向不定 , 早期竞争压力不大 , 这就导致了节肢动物 , 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化 , 身体可以出现不同数目的节 , 这就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多足类节肢动物 。

  • 后来演化足够稳定之后 , 大约形成了四大类:

从演化关系可以看出 , 六足类是最后演化出来了的 。
它们起源于泥盆纪的早期土壤 , 是极其微小的节肢动物 。 比起其他节肢动物 , 这些节肢动物除了有三对足之外 , 平平无奇 。 在其它节肢动物的坚硬甲壳、螯、毒刺之下 , 脆弱不堪 。
  • 它们演化的成功 , 在于身体结构的优越性 。

以举例举例 , 身体分成头 , 胸 , 腹三部分 , 并分别分节 。
头部生有一对触角 , 拥有感官中枢 。
胸部三节 , 生有三对足 , 负责运动 。
呼吸、消化、排泄 , 以及繁殖器官 , 则存在于柔软膨大的腹部(腹部多节 , 但足退化) 。
有条件的 , 还可以长出两对翅膀 。
六足亚门的身体构造 , 令它们在保证身体存在外骨骼的条件下 , 拥有最为节能经济的身体构造 。 这是它们在泥炭纪爆发 , 并在后来成为地球主要物种的根本原因 。
六足亚门通常六足行走 , 有的会使用前肢捕猎 , 例如 , 螳螂 。
  • 为什么它们是六足最经济 , 而哺乳动物却是四足最经济?

由于节肢动物的足生在胸腔 , 那么就必须保证有支撑头部的前足 , 支撑身体中部的中足 , 以及能支撑膨大腹部的强壮后足 。
好了 , 对比了鱼类和六足亚门的身体构造 , 想必有人已经想到了 , 地球上如果能存在人马可能会存在的演化过程 。
地球上的鱼类在演化成脊椎动物的昆明鱼之后不久 , 在奇虾、板足鲎的先后压迫下 , 竞争选择出了有甲壳的甲胄鱼 , 其中最为成功是星甲鱼 。
星甲鱼张这个样子:

有硬甲的存在 , 那么就可以存在以下的演化方向 。
  • 接下来是模拟演化半人马的过程:
在甲胄鱼出现的过程中 , 其实是可以朝着另外一个方向演化的 。
给早期甲胄鱼 , 给予更加严酷的生存压力 , 生活下来的甲胄鱼全身武装硬甲 。
竞争压力再加大 , 为了保证灵活性 , 一些后代身上的硬甲会出现分节 , 身体内部的构造也随着硬甲出现一定的改变 。 在演化的过程中 , 鱼鳍随着硬节的分布而出现 。
当分节出现之后 , 再给这种动物降低一定的生存压力 , 令它们大繁荣 , 占据早期的海洋 , 令它们成为主流生物 。 (例如昆虫、陆地爬行动物的繁荣 , 都离不开植物大繁荣带来的生存压力降低 。 陆地植物大繁荣 , 又和氧气增加 , 臭氧层形成息息相关)
我们不妨称这些动物为:海洋硬甲分节鱼类 。
  • 当海洋硬甲分节鱼类繁荣之后 , 内部竞争压力再增大 , 或者出现灭绝事件 , 登陆几乎是必然发生的 。
不过对于登陆的分节肉鳍鱼来说 , 硬甲其实是一种负担 , 所以能登陆的鱼类 , 在演化过程中已经失去了硬甲 。 刚刚登陆之时 , 没有其它大型动物 , 生存竞争压力降低 。 对于体型较大的分节鱼类来说 , 也不再需要硬甲的保护 。
这时候 , 便演化出了陆生分腔鱼类 。
由于它们并非节肢动物演化而来 , 而是鱼类演化而来 , 所以他们的身体不会像节肢动物那样 , 器官全部移到最后面 , 反而可能是分成了不同的体腔 。
根据偶鳍的数目 , 登陆之后 , 这些动物 , 也会出现不同的足 。
例如蛇像蜈蚣一样 , 身体分节 , 呈现多足状态 。
  • 在接下来的演化过程中 , 出现六足爬行动物 , 几乎已经是必然 。
他们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 六足全部在胸部 , 分别支撑身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