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会将自己的种子黏在动物的皮毛上进行传播
咱们在前文中介绍捕鸟树的时候 , 提到它们往往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海边 , 这就意味着可供其种子传播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 更不用说 , 海岸边每天还会刮猛烈的风 , 这就使其想通过“媒介”来传播种子十分困难 。
因此 , 即使种子能够被前来觅食的鸟类带走 , 也可能在海风和其长途跋涉的过程中 , 掉落在不适合“生长”的地方 。 这样的话 , 依靠传播来扩大种群优势的计划就失败了 。
所以为了能让自己的种子更“安全”地搭载这些鸟类顺风车 , 在合适的地方掉落生长 , 捕鸟树就开始分泌粘液 , 还让这些粘液具有超强的“黏性” 。 毕竟只有这样 , 这些种子才能黏的更牢固 。
腺果藤树为了让种子在鸟类身上黏的更牢固 , 增加了自己粘液的黏性
在这种情况下 , 捕鸟树的“进化”就越来越离谱 , 被越带越偏 。 因为它的进化初衷虽然是好的 , 却最终酿成了大祸 。 这些粘液不仅让种子黏在了鸟类的身上 , 还顺便将鸟的羽毛黏了起来 , 甚至将某些力气很小 , 难以挣脱的鸟类直接黏在了树上 。
就这样 , 腺果藤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捕鸟树” , 人们看着无数的鸟因此丧生 , 却无可奈何 。 从表面上来看 , 腺果藤树获得了胜利 , 因为它依靠着特殊武器 , 将大量的鸟类杀死了 。 但是从实质上来说 , 它也是在自取灭亡 。
因为粘液 , 它杀死了许多的鸟
捕鸟树的最终命运毕竟在从前 , 它与这些鸟本身就是“互惠互利”的关系 , 它为鸟类提供食物 , 鸟类顺便帮其传播种子 。 可是它为了让“繁衍”更具确定性 , 让自己过度进化 , 忘记了传播种子的初衷 , 把前来传递种子的鸟都害死了 。 在这种情况下 , 它的种群无法扩大 , 还会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影响下 , 走向“灭绝” 。
当然 , 在未来 , 捕鸟树也可能会根据目前的现状 , 来改变自己的种子传播方式 。 或者说 , 出现一种特殊的鸟类 , 它们既可以在捕鸟树上觅食 , 又不会被其粘液黏住 。
不同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不同
因此 , 人们虽然目睹了捕鸟树的残忍行径 , 并且明白它是被“进化”带偏了 , 也不会对其进行干预 。 毕竟在自然界当中 , 本就是“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的 , 若是捕鸟树不能顺势而变 ,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 那么它的灭绝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
总的来说 , 捕鸟树的最终结局 , 取决于它是否做出改变 , 或者那些被黏住的鸟类是否会进化 。 当然 , 具体的答案 , 可能要等到若干年以后才知晓了 。
鸟类的进化也可能会改变捕鸟树的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 , 如果说腺果藤树的“杀鸟”是意外 , 那么自然界中这些植物的攻击 , 就是为了“觅食”了 。
自然界中会捕猎觅食的植物首先就是咱们在上文中拿出来与捕鸟树进行对比的捕蝇草 , 这家伙就是实打实的食肉植物 , 依靠迅速关闭叶片的方法来捕食昆虫 。 在将昆虫顺利夹住之后 , 它就会分泌出大量的消化液 , 利用其中的蛋白酶将昆虫的蛋白质分解成氧、碳、氮等 , 再对其进行吸收 。
捕蝇草的特殊结构使其容易捕捉昆虫
其次还有一种狸藻科植物 , 有着自己的“捕虫囊” , 当昆虫靠近它的捕虫囊时 , 这个像袋子一样的结构 , 就会开始收缩 , 从而将昆虫吸进去 。
狸藻科植物有特殊的捕虫囊
【直接被进化带偏的物种:捕鸟树“杀鸟为乐”,忘记传播种子】由此可见 , 千万别小看自然界中其貌不扬的植物 , 其实它们都明白自己的“使命” , 为了生存和繁衍 , 它们进化的方向总是让人意想不到 。
推荐阅读
- 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半人马,会是怎样的生理构造?
- 如果沙漠和森林互相转变,会发生什么? 网友直言: 世界末日
- 案例:女子擅长骗婚,周旋在两个男人之间,怀孕后惨遭杀害
- 乐高创意项目:海底两万里,神奇生物让你眼界大开
- 极度濒危!起源于1.4亿年前!它是植物界的“大熊猫”,你见过吗?
- 残忍的精灵:螳螂手持双刀,身披锦缎,是不走寻常路的顶级猎食者
- 中国的方案,被NASA“借鉴”了,想抢在中国前头登月,美国没得选
- 大杜鹃是巢寄生鸟类,它们会遭到其他鸟类的驱赶
- 外星人已经来到了地球,牛津教授:它们长得像昆虫,难以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