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1鸽子的迷信行为在斯金纳的众多研究中 , 有一篇题为《鸽子的迷信行为》 , 这篇文章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让我们能够清楚认识斯金纳的基本理论 , 以及他的研究行为方式和方法 , 并对我们都熟悉的“迷信”现象进行解释 。
【鸽子的迷信行为,斯金纳箱实验(上)——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在此项研究中为了研究迷信行为 , 食物分发器被设定为每隔15秒掉落一粒食物 , 不管动物当时在做什么 。 可以看到这便产生了非关联性强化 。 换句话说 , 不管动物做了什么 , 每隔15秒它将得到一份奖励 。
研究中的实验对象是8只鸽子 , 连续几天对这些鸽子喂少于他们正常进食量的食物 , 以便在测试时 , 它们处于饥饿状态 。 由此增强寻找食物的动机(这增加了强化的效果) 。 让每只鸽子每天在实验箱里待几分钟 , 对其行为不作任何限制 。 在这期间 , 每隔15秒强化自动出现 。 几天后 , 两个独立的观测者记录了鸽子在箱中的行为 。
02实验结果
斯金纳在报告中写道:“8只鸽子中的6只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条件反射 , 两名观察者得到了完全一致的记录 。 一只鸽子形成了在箱子中逆时针转圈的条件反射 , 在距离下一次投食时转2-3圈;另一只反复将头撞向箱子上方的一个角落;第三只鸽子只显现出一种上述反应 , 把头放在一根看不见的杆下面并反复抬起 。 还有两只鸽子的头和身体呈现出一种类似摇摆的动作 , 它们头部前伸 , 并且从右向左大幅度摇摆 , 接着再慢慢地转过来 , 它们的身子也顺势移动 , 动作幅度过大时还会向前走几步 。 还有一只鸽子形成了不完整的啄击或轻触的条件反应 , 动作直冲地面但并不接触 。 ”
上述的行为都是在建立条件反射前未曾观测到的 。 实际上新的行为和鸽子得到食物毫无联系 。 然而 , 它们表现的就好像行为会产生食物似的;也就是说 , 它们变得迷信了 。
接下来 , 斯金纳想知道如果两次强化之间的间隔被拉长了 , 又会发生什么 。 他用了一只摇头的鸽子 , 然后把两次投放食物的时间间隔慢慢增加到1分钟 。 这时 , 鸽子表现的更加精力充沛 , 直到最后在两次强化间的1分钟内 , 这只鸽子像在表演一种舞蹈(“鸽子食物舞”) 。
最后是消除鸽子的这种“迷信”行为 。 这意味着在测试箱中的强化不再出现(也就是不再投放食物)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只“跳舞”的鸽子在完全消退这种迷信行为之前 , 卖力地表演了超过了1万次“它自创的讨取食物的舞蹈” , 迷信行为才完全消失 。
然而 , 斯金纳对这一成果的解释却极为谨慎:“这一实验可以说是证明了一种迷信 。 鸽子行为的依据是行为和食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 虽然这种联系实际上并不存在 。 ”
当某种行为只是偶然地被强化一次 , 它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消除 。 如果每种联系每次出现 , 然后突然消失 , 那么行为就会很快停止 。 然而 , 对人类而言 , 偶然的强化通常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发生 , 迷信行为也常常持续一生 。
03操作行为主义
在华生之后所有的行为主义者中 , 斯金纳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上是最激进的一位 。 他始终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严格限制在可观察、可描述的“行为”上 , 任何关于意识或情感的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 。
人类的行为并不只是简单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多数是在没有刺激的情景下做出的;这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主动适应 , 似乎是自发的 , 但实际上由行动的结果所控制 。 好比婴儿偶尔叫了一声“妈” , 母亲便报以微笑和爱抚 , 孩子便学会了叫“妈妈” 。
人们是否做出某种行为 , 只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这一个影响因素 。 因此 , 人们并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 , 环境运用奖惩来控制人们的行动 。 (例如法律)
奖励(即积极强化)可以增加某一行为的出现频率 , 但惩罚并不是减少特定行为的有效办法;减少行为最好的办法是减少它的积极强化 , 使行为得不到预计的结果 , 从而自然消退 。
推荐阅读
- 提高哈勃望远镜高度来延长其寿命?NASA邀请航天公司参与这项研究
- 蝙蝠的发烧超能力
- 儒艮,濒临灭绝的“美人鱼”,海洋中纯粹的素食主义者
- 日本的“人与动物胚胎试验”,制造人类器官,胚胎是如何受精的?
- 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
- 西方的困惑:欧洲为何没像几千年前中国那样统一?考古有冷门发现
- 《普罗米修斯》9个工程师为何删减成了1个?
- 人类社会运行的密码是什么?
- 神十六至少一名第三批航天员!终于要露脸了,景海鹏是指令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