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文章图片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文章图片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文章图片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文章图片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文章图片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文章图片


行走的油包:油鸱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常被捉来熬油


在动画《千与千寻》当中有一句经典台词 , 叫做“不要吃太胖 , 会被杀掉的” , 这不止是在隐喻消费时代 , 也道出了自然界的法则 。

比如咱们今天要介绍的这种鸟 , 就被誉为“行走的油包” , 尽管吃素但因为太胖 , 所以常常被捉来熬油 。
那么 , 这种鸟到底是什么鸟?人们都利用它的油脂来做什么呢?
胖乎乎的“油鸱”
胖鸟大家应该见过不少 , 不过大部分鸟都是虚胖 , 比如与人类十分亲近的小麻雀 , 它就只是看起来“圆滚滚”的 。 而在自然界当中 , 有一种叫做油夜鹰的鸟 , 它就是真的胖 , 身上的肉都是真的 。

油夜鹰又叫油鸱 , 它是油鸱科当中唯一的一个种 , 属于南美洲特有种 , 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当中 。
从外表来看 , 油鸱的个头比较大 , 体长在41到48厘米左右 , 翅膀也很长 , 双翼展开之后宽度能达到0.91米 , 脚比较小 , 喙强壮有力 , 在翅膀上和背部有白色的斑点 。

这种鸟一般会选择晚上才出去觅食 , 白天都待在洞穴当中 , 不过它白天在洞穴中也不是只睡觉 , 而是会在洞穴深处飞行 , 一边飞一边发出尖利的叫声 , 为黑乎乎的洞穴增添了一些恐怖的气氛 。
在夜晚出去觅食的时候 , 油鸱也会发出叫声 , 并且它们的叫声往往超过了100分贝 。 这就意味着 , 一大群油鸱一起发出声音的时候 , 都能让人们失聪 。 那么 , 这些小家伙为什么如此吵闹呢?
原来 , 油鸱和蝙蝠一样 , 需要依靠回声定位来避开前方的障碍物 。

所以 , 它们在漆黑的环境中不断地发出尖利的叫声 , 其实是为了帮自己探路 。 不过 , 晚上在雨林中听到这种尖利恐怖的叫声 , 还是会让人不寒而栗 。
值得一提的是 , 别看油鸱看上去很凶 , 嗓门也非常大 , 但它们可不是食肉的鸟类 , 而是主要是以植物为食的 , 像牛油果、油棕果都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 。

当然 , 即使是吃素 , 它们也依旧将自己喂的很胖 , 毕竟这些果实当中的果肉中都富含大量的脂肪 。 就这样 , 油鸱不仅将自己喂得胖乎乎的 , 就连幼鸟也喂得圆滚滚的 , 成为了森林当中“行走的油包” , 备受人们青睐 。
那么 , 人们将其抓走之后会怎么“处理”它们呢?这些鸟的油脂都有什么用处?
因为太胖 , 被捉来熬油
咱们在前文中提到 , 油鸱往往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洞穴当中 , 按理来说在这里与人类的交集应该很少 , 但是大家忽视了居住在雨林中的土著 。 这些人在这里长期生活 , 很早就注意到了油鸱这种叫声尖锐、身材很胖的鸟类 , 并且发现它们的体内富含油脂 。

需要注意的是 , 由于油鸱的繁衍特质 , 所以幼鸟体内的油脂含量要比成鸟更加丰富 。 因为在不会飞行只接受投食的那段时间里 , 幼鸟的体型会不断变大 , 在缺少运动的情况下 , 它的体型甚至能达到成鸟的1.5倍左右 。
正因如此 , 生活在雨林中的机智的土著 , 就盯上了油鸱的幼鸟 。 每当到了这种鸟繁殖的季节 , 他们就会循着油鸱尖利的叫声 , 找到它们洞穴所处的位置 。 在进入洞穴之后 , 使用长长的杆子将鸟巢捣毁 , 这样大量不会飞的幼鸟就会掉在地上 , 有的甚至会直接摔死 。

接下来 , 人们就会在洞穴当中点火 , 然后架起大锅 , 将这些鸟丢进锅里进行熬制 。 整个场面还是比较血腥的 , 但是这些无辜的幼鸟也无处可逃 , 即使它们的父母返回洞穴也只能用尖利的叫声骚扰人类 , 本质上没有太大的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