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并不是解释一切苦难的简单公式


因果报应并不是解释一切苦难的简单公式


善恶有报、因果有律 , 这是对于人生苦乐的基本观念 。 人们观察到 , 万事万物有果是因为有因 , 有因就必然有」 , 而果又成为新的」 。 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因果链 , 并没有真正的随机性或不确定性 。
旧的状态产生新的状态 , 任何状态都是之前状态累积的结果 , 一切都在因果变化之中 , 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事物 。 而为了解释道德责任 , 人们又把善恶报应加在因果关系之上 , 甚至用这个假设来循环论证 , 欲知前世因 , 今生受者是 。 因果关系是人类思考得最久的一个哲学问题 , 虽然因果律已经成为许多人判断公平、合理的依据 , 但生活经验又告诉我们 ,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
【因果报应并不是解释一切苦难的简单公式】亚里斯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探讨因果和报应 , 但一直到今天还在困扰着现代的哲学家和物理学家们 。 决定论认为 , 宇宙完全由因果律支配 , 一切果都由先前的因导致 , 根据现在的因也可以预测未来的果 。 决定论从18世纪起基本统治了科学界(如牛顿、爱因斯坦、拉普拉斯妖理论) , 但是人的道德责任却因此失去了意义 。 既然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确定的 ,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 , 我们就不必称赞好人 , 也不必指责坏人 , 因为他们的决定和行动只是因为不可改变的「因」 , 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觉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 哲学家们有三种主要回应 , 自由论认为 , 人有自由意志 , 并把人分为非物理和物理两个部分 , 非物理的部分被排除在自然的因果链之外 , 而物理的部分则与自然界保持一致(如勒内·笛卡尔、乔治·贝克莱、伊曼努尔·康德、托马斯·里德) 。 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认为 , 意识是自由的 , 但物质则遵循决定论 。 相容论认为 , 人没有自由意志 , 但决定论与道德责任可以共存(如大卫·休谟、托马斯·霍布斯) 。
霍布斯把自由定义为 , 没有受到外界阻碍的状态 , 因此 , 即使人的能力和意向受到因果律的限制 , 但只要他的决定没有受到外界的阻碍 , 仍然负有道德责任 。 强决定论则认为 , 人没有自由意志 , 所以也没有道德责任;除非人可以自由选择 , 否则就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休谟对传统的因果律产生了质疑 , 认为人只能观察到某些事物总是彼此有联系 , 但并不能看透这些联系之后的原因 。 因此 , 人所认为的因果关系 , 只是人的联想 , 并不是真正的客观规律 , 因为有限的人永远都无法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就是真理 。 而离开因果、谈何报应 , 人所猜想的报应律也需要被重新审视 。 而康德对休谟的回应是 , 在现象世界之外 , 存在着人类无法认识的「自在之物」 , 它是现象世界的基础 。
人的知识受到时空的限制 , 认识的只是现象世界 , 并不是「自在之物」本身 。 因此 , 我们可以谈论现象世界的因果关系 , 但因果律只适用于现象世界 , 并不涉及「自在之物」 。 康德认为 , 人类的科学探索可以把客观规律转化为知识 , 但这种知识只能被证伪 , 不能被证为正确 。 因为「自在之物」是不可认知的 , 人类可以建造通天之塔 , 但终点却永远都无法抵达 。
传统的因果律认为有「果」必有「因」 , 物质并没有自由意志 , 某一时刻的状态只能由先前的状态决定 。 现代量子力学实验所提出的「自由意志定理」却发现 , 如果实验者有选择的自由 , 那么粒子现在的状态就不是由过去的状态决定的 。 也就是说 , 如果人有自由意志 , 那么基本粒子也是自由的 。 反过来说 , 如果基本粒子没有自由 , 那么人也不存在自由意志 。 这就颠覆了二元论 , 非决定论重新抬头 。
传统的因果律认为有「因」才有「果」 , 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 , 时间之箭永远向前 。 但现代量子力学的惠勒延迟选择实验(1979年提出 , 90年代初被验证)却发现 , 现在的测量可以决定光子在过去所走的路径 。 换句话说 , 现在的行为似乎可以改变历史 , 「果」可以没有「因」 , 「无」可以生「有」 。
这个事实提示我们 , 过去并没有过去 , 未来也不是还没存在 ,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 我们必须从全新的时间跨度来思考因果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