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的“大洞渔网”
例如 , 查干湖每年只能够在冬天进行捕捞 , 而且只允许捕捞总计300万斤的鱼 , 据估算 , 每年投入的50万斤鱼苗大概在5—10年期间会生长成为350万-400万斤的大型鱼类 , 这样每年都能有足够的剩余来保证鱼类自然资源的恢复 。
在此之上 , 由于查干湖的捕鱼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 通过大力发展渔猎文化来补充周围渔民的经济来源 。
鱼皮画和举行“查干湖冬捕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 通过野生的胖头鱼鱼皮根据不同的大小、身体颜色等进行创作 , 制作工艺复杂、难度高 , 其中也融入了当地近千年的渔猎文化 , 受到广泛的欢迎 。
【渔获300万斤!每年冬捕都是大丰收,难道查干湖的鱼真的捕不完?】
鱼皮画
在每年开放捕捞时期 , 举办“查干湖冬捕”活动 , 传承下来的祭湖醒网、拉网捕鱼等活动 , 数万斤的鲜活大鱼从湖面类捞起 , 在此之后参与鱼宴祭祀等活动 , 体验当地的民族特色 ,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查干湖旅游参观 , 让冬捕时期的查干湖成为旅游胜地 。
查干湖捕鱼祭时的参观游客
结语从2020年开始 , 长江由于过度捕捞造成生态环境极度恶化 , 为了保护长江 ,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禁渔时期 , 湖泊也是一样的 , 国内像云南抚仙湖等大型淡水湖泊由于捕捞和开发已经污染严重 , 也开始执行退耕还林、禁渔、限制开发等手段 。
在《文化人类学》一书中提到 , 人类生活中一直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哺育 , 但是竭泽而渔却不是我们的“传统” 。
苏鲁人(Surui)位于亚马逊丛林中 , 他们的长久以来的传统就是发现一个优越的自然捕猎地点后 , 就算此地自然资源丰富 , 也不会长期驻留 , 他们秉承着一个“祖训” :
如果在一个地方大肆捕猎 , 那么会有天神降临惩罚 , 让此地再也无法捕猎 。
苏鲁人村落
苏鲁人在一定的捕猎后 , 反而会留下标记后迁徙到另一个地方 , 等这个地方资源丰富后再回来 。
但是工业化进程普及到生产之后的我们身上 , 却忘记了长久以来的“教训” , 忘记了保护自然资源对我们的重要性 。
推荐阅读
- 我们放开了,国外却限制我们入境,为何双方如此撕裂?
- 为什么最近开始很多人在网上谩骂钟南山和张文宏等一系列专家?
- 1996年南京刁爱青案:20岁青年女学生遇害,凶手至今下落不明
- 江苏南京,一夜钓男子为了捞起水中被钩住的鱼钩,遂跳入池塘,最终不慎溺水身亡。
- 湖南株洲,一天下午,几名男子来到某足浴店,要了一个包厢,说是要按按脚,放松一下
- 男女相亲遇疫情同居13天4个月后领证:我们没洗头就去领证但很开心
- 关于白肺和变异株的5个热点问题
- 江苏苏州一女子称,感染新冠后真的阳了,唇毛比以前浓
- 601分!戴维斯伤病出炉,詹姆斯施压交易库兹马,威少终于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