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集说到 , 位于吉林的查干湖 , 每年都会进行“查干湖冬捕” , 而这项传统的捕鱼活动也成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传统之一 , 据数据统计查干湖每年都会捕捞出300万斤鱼 , 而且个头都是超过10斤的大鱼 。
就有人发出了疑问 , 像这样的捕捞方法 , 难道不会让查干湖像长江一样过度捕捞吗?
下面就好好给大家说一说“查干湖的鱼” , 其实并非像大家想象得那样可以无止境捞捕 , 相反 , 查干湖一直从30年前就划定了禁捕时间和禁捕区域 。 那么 , 关于查干湖的谣言是如何传出来的?
查干湖捕鱼
查干湖的鱼
查干湖是由蒙古语“查干淖尔”演变而来 , 意思为白色圣洁的湖 , 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 , 总面积500平方公里 , 相当于北京市市区面积那么大 。
从辽代圣宗皇帝一直到天祚皇帝 , 都会每年春季从京城带领大臣和皇后、妃子们来到查干湖东北的辽金古城 , 会见部落首领 , 当时的查干湖还被称为“大水泊” , 皇帝也尽兴于在查干湖捕猎 , 同时都举行“鱼头宴”和“头鹅宴” 。
辽金古城
到了1211年 , 成吉思汗来到科尔沁草原征服金国 , 查干湖优美的自然风景和丰富的鱼类资源深得成吉思汗喜爱 , 他亲自在查干湖旁边捕鱼、烧香祭祀 , “大水泊”就改名为了“查干湖” , 成吉思汗带来的捕鱼仪式有着“求得兴旺发展、获得丰收”的意味 , 就这样 , 这套捕鱼的仪式通过代代流传了下来 。
查干湖祭祀
到了清朝末期 , 查干湖由于水源丰富 , 捕鱼业成了周围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 查干湖的鱼被大肆捕捞 , 但是这样的捕捞必然是会出现问题的 。
查干湖曾陷入危机建国后 , 由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查干湖的优质的鱼受到了青睐 , 捕鱼业大肆发展 , 例如1960年的时候 , 就捕捞了鱼类614万斤 , 大肆捕鱼带来的经济利益吸引了大量的渔民在周围定居 。
1962年之后 , 为了保障周围的民生发展 , 查干湖的主要水源霍林河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库 , 导致查干湖急剧缩小 , 到了1975年 , 水域面积缩小到了历史最低的50平方千米 , 这时候的查干湖的鱼不仅体型十分的小 , 产量也远远不够 , 这时候的渔民为了生存只能“竭泽而渔” , 查干湖的自然资源殆尽 。
枯竭的湖泊
1976年开始 , 一系列的查干湖自然恢复工程开始 , 通过八年的努力把松花江的水引入查干湖后 , 查干湖才逐渐恢复起来 , 到了2000年 , 查干湖终于恢复到了原先500平方公里水域的规模 , 鱼量也逐渐恢复了起来 。
从松花江引入水源进入查干湖
可这时查干湖周围渔民自然保护意识较差 , 对查干湖的鱼类又开始“竭泽而渔”式的大量捕捞 , 如果这样持续下去 , 不久后必定会造成“无鱼可捞” , 同时鱼类的减少也会造成湖泊自然资源的破坏 , 但是渔业有历史的渊源 , 对于渔民来说不仅是主要经济来源 , 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 直接禁止捕捞肯定是不现实的 。
在这样的矛盾下 , 为了保全两边的利益查干湖做出了转变 。
自然保护与文化发展1992年开始 , 为了保证查干湖的鱼量稳定增长 , 除掉原先依靠自然资源的增长的方式 , 查干湖每年会进行大量人工鱼苗投放 , 每年投放鱼苗近50万斤进入查干湖 , 并且划定了严格的禁捕区域和长达半年多的禁捕时间 。
在此基础上 , 由于查干湖中的鱼以胖头鱼、鲤鱼、鲢鱼等大型鱼类为主 , 为了保证鱼苗的自然生长 , 也保证出产的鱼质量较好、肉质鲜美对捕鱼使用的渔网进行了限制 , 专用的渔网只会捕获10斤以上的大鱼 。
推荐阅读
- 我们放开了,国外却限制我们入境,为何双方如此撕裂?
- 为什么最近开始很多人在网上谩骂钟南山和张文宏等一系列专家?
- 1996年南京刁爱青案:20岁青年女学生遇害,凶手至今下落不明
- 江苏南京,一夜钓男子为了捞起水中被钩住的鱼钩,遂跳入池塘,最终不慎溺水身亡。
- 湖南株洲,一天下午,几名男子来到某足浴店,要了一个包厢,说是要按按脚,放松一下
- 男女相亲遇疫情同居13天4个月后领证:我们没洗头就去领证但很开心
- 关于白肺和变异株的5个热点问题
- 江苏苏州一女子称,感染新冠后真的阳了,唇毛比以前浓
- 601分!戴维斯伤病出炉,詹姆斯施压交易库兹马,威少终于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