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2条抹香鲸因何集体自杀在福建东北的打水岙湾


1985年12月,12条抹香鲸因何集体自杀在福建东北的打水岙湾


文章图片


1985年12月,12条抹香鲸因何集体自杀在福建东北的打水岙湾


文章图片


1985年12月,12条抹香鲸因何集体自杀在福建东北的打水岙湾


文章图片


这是一件十分伤感的事情 , 当人们早晨出门就看见12头巨大的鲸鱼横躺在沙滩之上 , 其中最大的一条身长16米 , 重约20吨 。
我们时常说 , “鲸落” , 一鲸落 , 万物生 , 很明显他们的宿命不应该在沙滩上 , 而是无比宽阔的海洋中 , 哪里才是它们的归宿 。

当它们被发现的时候 , 已经奄奄一息了 , 因此也有了很多美丽的传言 , 人们把自己心中所有的美好都映射到这些大海的宠儿身上 。
我们无法理解鲸类自杀的行为 , 只是由衷感觉到生命的壮烈和悲壮 , 1970年1月11日 , 150头伪虎鲸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皮尔斯堡浅滩全军覆没 。
1970年3月18日 , 59头抹香鲸 , 闯入新西兰的奥基塔浴场集体死去 , 人们很难理解这些海洋中的霸主为什么总是集体自杀 。

更悲壮的是1966年12月1日那天 , 102头鲸类冲上菲律宾的库约群岛海滩“拒绝”营救 , 无一生还 。
这一件件的事情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会一次次发生这样令人震惊的悲剧呢!
鲸类是人类公认的海洋智慧生物 , 其智力发达 , 从皮层神经元的数量上看 , 现在已有的数据是 , 伪虎鲸的脑皮层神经元也是 1000 亿这个数量级 。

而更大的鲸鱼 , 对于它们大脑的数据 , 目前我们都还是欠缺的 , 所以 , 现在科学界并不能推算出 , 鲸鱼大脑的 IPC 和我们人类相比到底如何 。
但这些证据说明鲸鱼其实是拥有一定智慧的海洋生物 , 他们的搁浅和自杀不能简单地用视觉不发达 , 回声定位系统出问题来概括 。
人们普遍认为鲸鱼“集体自杀”的现象 , 多发生在浅水滩 , 这些地方水下为砂质、砾岩、淤泥的冲击带 , 鲸类在这里发出的声波难以返回 。

同时也因为水浅 , 鲸类的喷水孔不能完全浸在在水中 , 也严重影响了它的回声定位能力 , 因为鲸类时刻向四周发射频率不同的声波定位 , 一旦声波传播出现问题 , 就会造成灾难的事故 。
鲸大多是群居性动物 , 个别的鲸鱼误入浅谈 , 它也会按照本能发出求救的信号 , 于是更多的鲸类就会前去救援伙伴 , 但是没有料到这种祖传的技能有时会造成毁灭的效果 。
也有人认为鲸类是躲避天敌 , 受到意外的刺激惊慌失措而登陆浅滩 , 这种说法并不被大家接受 , 因为鲸群在海中的天敌并不多 , 也没有发现有天敌能驱赶如此多的鲸类 。
还有人认为这些鲸类是群居动物 , 它们中间一定有首领 , 当领头的因为各种原因比如疾病等造成判断能力下降 , 因此造成大量的鲸类搁浅 。

鲸类是由陆生哺乳动物进化而成的 , 因此有一种观点认为他们有一种返祖的本能 , 遵循先祖的意志 , 从而产生意外 。
任何生物都有生老病死 , 因此也有一种观点认为 , 鲸鱼是因为身体能力下降 , 选择在浅滩上休息 , 等待死亡 。
但是这些猜测都不能说服对方 , 因为我们无法解释那些拒绝拯救自己的鲸类到底有何想法 , 菲律宾海滩上那拒绝拯救的102只鲸类告诉我们 , 也许我们对这些海洋生物了解的太少 。
它或许真像人们猜测的那样 , 拥有自己的情感和社会 , 有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方式 , 毕竟他们是大海中最聪明的动物 。
从镜像测试中来看 , 鲸类是海洋中唯一能通过镜像测试的动物 , 包括我们人类2岁的幼儿都不会认为镜子中的人是自己 , 而是另一个生物 。

在动物界里 , 鲸鱼拥有最大的脑子 , 它们的脑重是人类大脑的五倍 , 鲸鱼的智力比我们的智力进化得更早 。
也就是说 , 数千万年前 , 海豚和其他齿鲸极有可能已经拥有了最大的智力 , 比智人进化的时间早 , 智人生活在距今25万~4万年前 , 主要特征是脑容量大 , 在1300毫升以上 , 一般认为直立人进化为智人 , 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 。
【1985年12月,12条抹香鲸因何集体自杀在福建东北的打水岙湾】总结:因此我觉得人类更多的是无法理解这些鲸类 , 无法理解这些动物到底能聪明到什么程度 , 也无法看到他展现聪明方式的全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