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
新年第一天 ,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
跨年夜 , 第一批阳康们走上街头 。 放飞的烟花和气球承载了时隔三年的喜悦 。
但在各地医院的急诊室里 , 医院的墙听到了太多祈祷和哭声 。
各地的感染峰值已经到来 , 对于医生们来说 , 这个年跨的有点难 。
昨天 , 我刷到了一段视频:河南商丘一位护士姐姐 , 发着高烧在工作 , 结果突发惊厥 , 抢救了一个多小时才脱离危险 。
而她在缓过来后 , 依旧选择继续带病上班 。
看下来让人心酸 。
每一个专家都在告诉我们:阳了之后要静养、要休息 。
但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 , 他们就是生死的最后一道防线 。
出于私心 , 谁都想“自私”一点 , 但如今的医院 , 我想有无数的“她” , 不敢停下来 。
疫情三年 , 我们最该感谢的就是医务人员 。
但相对于他们所做的 , 再多的感谢似乎也显得微不足道 。
而如今 , 有一份现实的优待终于来了 。
昨天 , 上海正式官宣:向参与新冠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直接发钱!
目前 , 上海很多医务人员 , 已经收到了6000元的一次性津贴 。
接下来 , 还有各种福利、补贴 , 将会继续发放 。
可能 , 这些钱和他们的付出相比微不足道 , 但这至少是实实在在的 。
有时候 , 就是需要“实实在在” 。
医生这个职业 , 被赋予强大的使命感和高尚感 。
但他们和我们一样 , 都是普普通通的人 。
也会累 , 也会病 , 也会死 , 也要养家 , 也要生活 。
可在关键时刻 , 他们用以命相博在了生死一线 。
他们应得的 , 不该只是虚无的致敬和点赞 , 更该是实实在在的奖励和优待 。
2
现在回想起三年前 , 感觉恍如隔世 。
疫情刚开始的武汉 , 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光 。
未知的病毒、短缺的物资、爆炸般的病例、一个个求生的面庞……
危难的最初 , 一切生的希望都压在了医务人员身上 。
疫情初期 , 新冠打的我们措手不及 。
李文亮 , 夏思思、刘智明、彭银华、宋英杰……有太多的医务人员 , 在与病毒厮杀的过程里 , 永远的留在了那个冬天 。
但在中国 , 你永远不会是一个人在战斗 。
危难时刻 , 全国各地医务人员 , 勇敢逆行 。
他们在请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 按下血红的手印 。
在除夕夜 , 告别家人 , 携带着物资、医疗器械 , 奔赴最危险的“战场”:
面对未知 , 这就是在赌命 。
但两个月里 , 全国346支医疗队 , 4万多名医护 , 义无反顾 。
他们有的上有老下有小 , 有的还只是个孩子 。
但在那一刻 , 他们的使命似乎只有一个 , 那就是治病救人 。
我还记得那时累瘫了的他们 , 为了节省防护服直接席地而睡 。
没日没夜的熬 , 脱下防护服后双手都被泡皱 。 长期闷在防护服里 , 过敏严重;
脸上被压出了很难消去的痕迹:要冒着不小心被感染的风险:
过劳的风险:
但再苦再难再累 , 疫情没结束 , 他们还是不愿停下来 。
其实哪有什么神?不过是一个个普通人 , 在做着一份不普通的工作 。
都是一个个“小医生” , 用渺小的身体拼了命的抗起责任 。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勇敢的人 , 才让武汉走出了阴霾 , 迎来了最温暖的阳光 。
推荐阅读
- 30岁女子体检被指流产7次早产24次,医院:失误,赔你两只老母鸡
- 人民日报辟谣,信息量巨大!大家别信了
- 破产的核酸检测公司:他们并没有散去,只是看到了新方向
- 太奇葩!老人病逝下葬三天后,家属接到医院电话:弄错了你妈还活着。
- 退休人员在家病亡,需要拨打110、120电话,出具死亡证明吗?
- 江门一森林公园,现多间私人违建会所,被占土地系村集体农用地
- 广西一男子为母亲办完丧事并下葬后,医院才通知男子其母亲活着
- 河南商丘四岁大宝,“小棉袄”为妈妈披衣服,背靠妈妈做支撑
- 核酸检测小屋,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