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当代美术馆呈现全新展览“风景后”


昆明当代美术馆呈现全新展览“风景后”


文章图片



策展人
罗菲
艺术家
参展艺术家(首字母排序):
白梦帆、白实、白雪娟、边小强、曹悦、陈川、陈玲洁、程新皓、邓安克、费敏、付美军、高洁、高翔、郭棚、何云昌、和丽斌、胡俊、胡枢、胡晓钢、黄德基、蒋若禹、金大伟、金志强、李东海、李季、李瑞、李有杰、林子丹、刘辉、刘晶、刘凯、刘南、刘亚伟、吕敏、马云、毛杰、缪远洋、欧阳鹤立、苏家寿、苏家喜、苏捷、孙国娟、孙式范、唐志冈、陶发、童文敏、王集云、王玄、王钰清、武俊、亚丽、杨剑波、杨正权、叶甫纳、虞华、宰鹏飞、曾晓峰、张华、张炜、郑宏昌、资佰
展期
2022.12.31 – 2023.3.4
地址
昆明当代美术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前卫西路公元1903凯旋门
主办
昆明当代美术馆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油画协会
逐步延展和净化对自然最初始印象的过程 , 开启了风景的艺术层面涵义 , 这种过程也将风景的一般涵义彰显出来 。 艺术家所做的就是把它从混沌和无止境的世界取出 , 并使之形成一个统一体 。 只要我们有了“风景”的视野 , 风景就于焉形成 。
——西美尔(George Simmel)《风景哲学》
在艺术史里 , 风景-地景(landscape)概念来自15世纪的欧洲 , 词根上由“土地”和“景观”组成 。 彼时的风景并非一个原始的自然景象 , 而是指城镇周围的土地 , 风景被理解为城市领地的一部分 , 作为附属物服务于城市或者肖像 。 随着文艺复兴透视法的发明 , 风景从一种象征性背景发展为绘画主体 , 它由一个固定视点、画框和对混沌自然的美学改造统合起来 。 风景也即成为对自然环境的目光一瞥 , 这与中国山水意象里多视点的宇宙观截然不同 。
【昆明当代美术馆呈现全新展览“风景后”】透过画框 , 粗鄙、危险、混沌的自然被美学改造成为风景 。 风景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改造 , 也是人对自然的解读 。 无论是作为附属物还是主体 , 风景都是一种作为媒介的土地 , 是经过美学加工的土地 。 这意味着“风景不是一类艺术 , 而是一种媒介 , 一种由文化中介的自然景象”(W.J.T.米切尔) 。 透过风景 , 我们从中看见我们和世界、和他人 , 甚至和自己的关系 。 20世纪以来 , 与风景有关的艺术创作在云南有着持续的历史 , 从早期云南近现代艺术教育发端到留学法国的大家们 , 再到艺术家们聚焦边疆风景、乡野和城市景观 , 及至当下基于地理、生态、图像、身体、文化等议题的风景创作 , 风景创作映射出多元的文化与精神诉求 。 “风景后”展览聚焦于近年来发生在云南与风景有关的艺术创作 , 从绘画到多媒体创作 , 我们从中可以看见风景艺术的传统及其演变痕迹 , 现代主义的传承与本地实验探索 。 从风景艺术的历史脉络到本地艺术家们的探索和实验 , 我们可以看到风景在概念和表达方式上并非固定不变 , 它大致上是被不同时期的观察者根据自己的文化经验和美学倾向构建起来的 , 人们从不同的出发点建构起属于自己的风景 。 而“风景后”的意思是 , 我们通过展览可以窥探风景背后的文化与美学成因 。 当每个人的风景被构建起来之后 , 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文/罗菲

单元介绍
一、风景及其表现
今天云南的艺术家们普遍追求造型和色彩的概括力 , 画面表现力 , 追求风景的平面化表达 , 并最终发展为表现主义风格的或图案化、扁平化的个人样式这既有画家们对现代主义以来风景创作方式的延续 , 也有在当代图像经验中对绘画的进一步探索 。
二、山野气
山野经验及其美学在众多艺术家作品里有所表现 , 无论是作为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是作为心灵胜景的营造 , 或者巍峨山峰与高山神话 , 云南艺术家对山野的感受力和表现手法都显得细腻而丰富 。 我们从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动画、录像、声音、行为 , 几乎所有类型的作品中都能看到或听到某种山的形象 , 这让它们在面貌上具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山野气 , 这表明地理地形对本地美学形态和地方情结方面的塑造 , 以及艺术家们对山野的热爱 。
三、地方与非地方
不断扩张的城市与个人地方记忆之间仍然构成挥之不去的现实张力 , 老街、地标、郊区、废墟景观、城市的功能性设施 , 诸多地方与非地方成为具有当下问题意识的风景 。 风景通常唤起地方 , 却也可能演变为空洞的空间扩张模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