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为何没有以前好吃了?科学家给我们讲出了实情( 二 )
对于这点 , 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 , 不仅体现在西红柿上 , 还体现在多种的水果当中 。
如今 , 某些外表看上去较差的水果 , 反而成为了最好吃的一类 。
有没有口感与外表兼具的西红柿呢?
想要培育出两者兼得的种类 , 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
原因在于 , 西红柿的生长基因和风味物质的累积是矛盾的 , 想要保持美味的口感 , 就必须牺牲掉一些生长的因素 , 反之亦然 。
如此一来 , 人们吃的西红柿是越来越难吃 , 有的根本没有“西红柿味” 。
不过 , 随着人们基因技术的成熟 , 相信能够在西红柿的味道和生长情况之间 , 找到一个平衡点 , 让人们感受到那些已经被我们遗忘的口感 。
肥料的不合理西红柿的口感因素 , 还跟肥料有着密切联系 , 尤其是氮元素 , 是影响西红柿口感的关键变量 。
氮肥当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 , 是催生植物生长的优质肥料 , 其中的元素很容易被植物和果实所吸收 , 从而影响发育的过程 。
如果氮元素过多 , 当它进入到西红柿内部之后 , 会阻碍西红柿的维生素、糖分的累积 , 导致口感变差 。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 , 放弃使用氮肥 , 失去氮元素的植株会变得萎靡不振 , 从而影响开花结果 。
很多不良商家就对西红柿的植株大量使用氮肥 , 植株长得更加茂盛、更加迅速之后 , 他们回收成本的周期也将缩短
这样种出来的西红柿 , 怎会好吃呢?
商家之所以喜欢种植有“颜值”没有味道的西红柿 , 归根到底 , 与消费者的追求有关 。
如果没有市场的需求 , 他们就没有钱赚 , 自然没有人愿意种植了 。
所以 , 想要改变如今西红柿的市场状况 , 就要从我们的消费习惯做起 , 在购买西红柿的时候 , 不仅要看它的品相 , 还要注重它的口感如何 。
久而久之 , 商家也就更愿意种植那些口感更好的西红柿了 。
对于西红柿口感的变化 , 专家也在进一步地努力 , 相信不久之后 , 那些我们吃到过的酸酸甜甜的西红柿 , 会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当中 。
你知道吗?如今深入家家户户的西红柿 , 其实并不是我们的本土作物 , 它大约到明清时期在传入到我国 。
西红柿的“发家史”西红柿原本是南美洲热带地区的植物 , 生长在秘鲁、厄瓜多尔等国家 , 是野外生长的一种“观赏植物” 。
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 , 欧洲的殖民者来到南美洲 , 并将西红柿的植株带了回去 。
起初 , 殖民者们对于这种鲜艳的果实都不敢吃 , 只是将它当作观赏作物 , 种植在院子当中 , 人们将其称为“狼桃” 。
直到一位画家 , 在对西红柿进行写生的时候 , 经不住甜美的果实诱惑 , 终于是吃下了这种果子 。
当时画家都已经躺在床上等死了 , 结果第二天醒来什么事情都没有 。
从当初被引进到食用 , 足足经历了200多年的岁月 。
西红柿能吃的消息迅速红遍整个欧洲 , 并且开始传到亚洲等地区 。
清代汪灏在《广群芳谱》当中就对西红柿进行了明确记载 , 我们同样将其视为观赏植物 。
后来几经周折 , 终于在上世纪50年代 , 被视为经济作物 , 红遍大江南北 , 西红柿也进入到了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
改革开放之后 , 我国又向国外引进了诸多种类的西红柿 , 久而久之 , 成为了人类的主食果蔬之一 。
推荐阅读
- 雌性斑鬣狗真的是“不男不女”吗?它为何如此的“爷们”?
- 美论坛:中美拥有一样优秀的科学家,为何他们不关心气候变化?
- 1942年,西安女婴接连失踪,查明是军官作案,胡宗南为何不了了之
- 只需钻入地下几千米,就能找到无穷能源!为何没有人开发地热能?
- 五角大楼称收到“数百份”新的UFO报告,曾表示没有排除外星起源
- 为何所有“天体”都是圆型?是什么力量让宇宙做到如此的整齐划一!
- 恐龙称霸地球近两亿年,曾是一方主宰,为何却没有发展出文明?
- 104岁科学家古道尔:无病无疾家庭和谐,却一心安乐死,到底为何
- 1网50万斤!为何查干湖的鱼捕捞不完?甚至越来越多!
- 胡鑫宇案又通报了,支持谋杀案的可以退场了,你没有资格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