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01据知情者表示 , 引起民众疯抢“蒙脱石散”那个朋友圈的始作俑者 , 并不是医生 , 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 , 而只是在厂里修打印机的一个黄头发小伙 。
我们暂且称呼他为“黄毛”吧 。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窝蜂的转发和抢购蒙脱石散的热潮 , 当事人“黄毛”大概是担心这个事情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 昨晚终于战战兢兢地站了出来 , 发了一份朋友圈“声明” 。
他承认自己之前发的朋友圈纯属个人看法 , 没有任何论文依据 , 且对于自己的言论概不负责 。
其实 , 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转发他的朋友圈 , 还莫名其妙的火了 。
很难想象 , 这位修打印机的“黄毛”小伙随随便便发个朋友圈 , 就能让全国的蒙脱石散被抢购一空 。
说到底 , 这就是一场“信任危机”惹的祸 。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写的一篇文章《奥密克戎90%无症状?专家的话还能信吗?》 。
在疫情管控放开之前 , 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了专家说的这些话:
“奥密克戎并不可怕”
“致病力明显下降”
“不会有后遗症”
“这是最后一个寒冬”
“90%的人都是无症状”
然而 , 大家亲身体验过之后才发觉 , 奥密克戎并不是什么大号流感 , 而是一个让人感觉吞刀片 , 能要老人命 , 且传播速度惊人 , 几乎人人都可能中招的病毒 。
大家之所以相信“黄毛”这种没有确切出处的朋友圈 , 就是因为之前被那些权威专家和媒体耍得太多了 , 所以大家宁愿去相信这种毫无根据的朋友圈截图 , 也不愿意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和媒体 。
02信任这种东西 , 其实是比黄金还金贵的东西 。
试想一下 , 如果权威专家和媒体不再具有公信力 , 公众对权威渠道产生信任危机 , 这就是2023年需要直面的又一场灾难 。
简单来说 , 我对你一直都是非常信任的 , 但是最后你却“欺骗”了我 , 并且这种欺骗不止一次两次的发生 。
最后的结果就是 , 我就对你以后的任何行为不再信任 。
那么 , 今天这种信任危机局面的 , 是如何造成的呢?
说到底 , 就是信任被透支 。
打个比喻吧 , 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 , 银行是权威的金融机构 。
所以 , 我们会将真金白银毫无防备地存去银行 , 也从来不会怀疑 , 我们存在银行的钱会不翼而飞 , 银行会倒闭 , 银行会赖账 。
但是我们发现 ,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似乎对银行存有芥蒂 。 这能怪他们吗?
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存钱的时候 , 你就是大爷 。 取钱的时候 , 就会有一万个理由不让你把钱顺利取走 。
上一年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赋红码”事件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吧?
为了不让储户取钱 , 银行连行程码“赋红码”这招也用了 。
这简直颠覆了政府、银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
我们知道 , 为了防疫的需求 , 采取行程码来甄别感染者 , 这本来是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防疫 , 保障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 但是竟然成了一些利益集团敛财的手段 。
违法给储户赋红码 , 阻止储户去银行取钱 , 给他们转移储户的资金预留充分的时间 。
最后 , 钱财都被转移出境 。
你们说 , 这样的银行、这样的政府部门 , 还值得老百姓去信任吗?
我们不是不信任你 , 而是信任被透支了 , 被消耗了 。
所以 , 剩下的就是怀疑!
我们说回疫情吧 。
大家好好想一想 , 这三年来 , 有几个权威媒体和权威专家能做到说的话是前后一致的?
那些专家 , 一开始在镜头面前都是侃侃而谈、牛皮吹上天 , 但最终在现实面前却是一次又一次被打脸 。
推荐阅读
- 美式肌肉与未来的碰撞,雪佛兰FNR-XE概念车亮相车展
- “蒙脱石散”炙热背后的故事真相
- 群魔乱舞的思想天空
- 张美芳:背爱马仕到农村“扶贫”,名下7套房,过节收礼5000万
- 火爆热搜的“男子对病父动粗”事件,揭开了当前多少中年人的痛
- 河北石家庄,赵大爷在银行存款3000万,谁知,到期取款时,得知存款已被他人转走
- 四川悍匪曾开贵,退伍武警却比周克华更凶残,悬赏300万至今在逃
- 老鼠洞里的粮食被挖了,老鼠会用什么方式自杀?
- DNF:23春节套“可交易道具”汇总!找准上架时间,回血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