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开车碾轧妻子被认定是“过失致人死亡”?】

文章图片
1月3日 , 武汉女子遭丈夫开车辗轧死亡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 死者家属@干露爸爸 告诉记者 , 该案件将于1月4日上午在武汉江岸区人民法院开庭 。 2021年3月6日 , 干女士在地下车库遭丈夫张某辗轧拖拽致死 。 据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出具的鉴定意见通知书显示 , 该案被认定为“张某过失致人死亡案” 。 干先生告诉记者 , 自己想要一个女儿死亡的真相 。据干先生提供的事故车辆图片 , 车头处的车标已经破裂 , 警方进行现场勘查得出拖拽痕迹有8.5米 。 这让很多网友大吃一惊 , 有人说 , 别说是一个人了 , 就算是撞到一只小猫 , 开车的人也会感觉到 。 何况在地下车库 , 车速一般都比较慢 , 撞到人会马上停下来 。 可张某的车速得有多快 , 开得有多猛 , 才会把车标撞坏 , 把受害人拖拽8.5米远仍不知情?
再加上干先生讲述 , 在事发前一天 , 夫妻俩吵架 。 当天张某早上出门之前 , 跟老人讲 , “把姑娘看好 , 不看好 , 今天要出大事 。 ”这句话带着明显的恐吓意味 。 结果没几分钟就发生开车碾人的事情 。 而在案发前四天 , 干女士向法院提交了离婚申请 , 但张某不同意离婚 。 干女士在离婚诉状中称张某对家庭不闻不问 , 动辄拳脚相加 。 干先生称张某甚至在女儿怀孕期间也大打出手 。 此外 , 两夫妻经常因为张某债务问题吵架 , 前年张某还向干先生借款30万元 。
相关视频截图 。 图片来源:正观新闻这一幕幕堆叠在一起 , 刻画出一个“好吃懒做、不顾家庭、缠着妻子不放”的家暴男的形象 , 也让网友更确信张某为“杀人凶手” , 推断干女士的离婚诉求 , 让他起了杀心 。 毕竟 , 在过去的新闻里 , 人们见识了多起丈夫不满离婚、碾压妻子的悲剧 。 比如 , 去年6月份 , 湖南临湘一男子与妻子办理离婚时发生纠纷 , 从政务中心出来后 , 男子突然驾驶汽车撞飞妻子 , 又两次碾压 , 手段残忍至极 。 于是 , 网友很自然地联想 , 有暴力倾向、不同意离婚、同妻子争吵后气急败坏的张某 , 也会以同样的手段杀害妻子 , 只不过临湘的暴徒选择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行凶 , 证据确凿;而张某选在空荡荡的地下车库开车碾人 , 隐蔽性要大得多 , 但这不能成为他逃脱罪责的理由 。
所以 , 看到检方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起诉张某 , 大批网友不淡定了 , 认为警方定性太草率 , 连案发现场这么明显的疑点都看不出来 , 无视张某存在杀人动机 。 更有声音称 , 这会让婚姻成为罪犯的保护伞 , 成为杀妻男的免死金牌 。 网友的义愤可以理解 , 但目前无论是警方还是受害人家属 , 提供的信息都非常有限 , 仅凭现场的拖拽痕迹和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 就推断张某是故意杀害干女士 , 断定警方办案糊涂 , 恐怕为时尚早 。
在新闻视频中可看到 , 同网友以为的相反 , 警方出具的鉴定意见通知书显示 , 汽车的制动、转向和照明、信号装置符合安全技术条件 。 车辆是正常驾驶 , 没有突然的加速之类的行为 。 单从技术鉴定和汽车驾驶的相关信息 , 很难认定张某当时有故意开车撞向或碾压妻子 。
当然 , “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最根本的区别 , 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的不同 。 前者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 , 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 , 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 。 也就是说 , 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持否定态度 , 并不希望看到悲剧的发生 , 只是因为自信或疏忽大意 , 才酿下大祸 。 而故意杀人恰恰相反:行为人已经认识到这种危害后果 , 并且对这种危害后果持一种希望和放任态度 , 结果的发生不违背其主观意愿 。
可见 , 张某是不是故意行凶 , 关键是看他当时是不是认识自己行为的危害结果 , 并且故意放任这一结果的发生 。 但故意与否 , 不能只靠推断和心证 , 得有详细证据的支撑 。 比如有监控记录 , 或有人目睹了整个案发过程 , 或相关的模拟实验 , 能证明张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妻子 , 但仍然为之 。 又或者有外围证据能证明 , 张某早有杀妻的意图、部署和规划 。 否则 , 不管网友的想象多么逼真 , 受害家属的怀疑多么合理 , 都很难认定张某是有意杀妻 。
相关视频截图 。 图片来源:正观新闻虽然杀妻案在新闻里时有发生 , 骇人听闻 , 但总体来说 , 它们是小概率事件 。 现实生活中 , 女性可能遇人不济 , 但因此惹来杀身之祸的是少数 , 丈夫们不管多么糟糕 , 与妻子的争吵多么激烈 , 也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恶意和胆量去杀害另一半 。 新闻报道中凸显女性离婚的危险和人心的险恶 , 会让人形成一种可得性偏差 , 即大家更容易相信自己看到和听到的事情 , 认为类似的危险无处不在 。 但警方破案必须尊重常识 , 保持理性 , 用证据说话——单凭夫妻间的日常争吵 , 很难认定张某有杀妻动机 。 到了法庭上 , 法官判案也要看真凭实据 。 而且 , 因为要保护被告的权益 , 避免误伤好人 , 法律上认定的“故意” , 比我们日常生活中推测的“故意” , 要严格得多 , 谨慎得多 。
推荐阅读
- 成都|中国15个“副省级市”:武汉、成都、济南、宁波,4大城市均属于
- 缅甸油罐车司机醉酒驾驶,撞防护带后继续行驶,最终酿悲剧
- 四川南充,一名男子驾驶一辆黑色轿车掉进一个十几米的施工井后,不治身亡
- 贵州|长三角网络达人潜山行丨冬游天柱山,品可口徽菜
- 已婚男子和自己公司职员恋爱,两年的时间给女子转了239万元,其中80万还是彩礼转给女子的继父
- 妻子养男模竟瞒着丈夫举债上百万,丈夫人财两空该何去何从?
- 2023年值得期待的天文盛况
- 山西,太原。出租车一直开远光灯,奔驰女车主多次变光提醒却换来对方的报复
- 实验证伪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