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离思维的蜘蛛网


剥离思维的蜘蛛网


文章图片


剥离思维的蜘蛛网


人的记忆如一张纵横交错的网 , 当时空交叠 , 一些旧有的记忆就会被唤醒 , 让我们做出各种判断 。 花是香的还是没有味道的 , 隔壁的邻居是友善的或是吝音的 , 老师代表权威还是协助者……记忆让我们对人、事物有一个初步的看法 , 如果发生的事情我们遇到过 , 就会称为经验 。 没有遇到过的 , 就成了意外 。

人的记忆由过往的经历组成 , 大部分人都并非活在当下 , 而是活在过去 。 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世界观 。 改变之所以难 , 是因为旧的习惯已经根深蒂間 , 我们会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 , 维护习惯性的思维 , 哪怕这些思维模式已经过时 。 举个例子 , 如果一个人在孩童时期一直备受夸奖 , 他会对自己的聪明有一份认定 。 当他长大步人社会了 , 也认为理所应当会获得夸奖 。 如果一件事需要宽容和理解才能完成 , 他却坚持用“聪明”的方法去做 , 就会出现壁垒 。 他的第一反应会以为是其他因素造成了失败 , 而不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 。

很多人都是从这个起点上开始疗愈的 , 当人们认知到自己的某些行为已经行不通的时候 , 才会自愿把频率降下来 , 进人学习的状态里 。 在这个时候 , 人们会把注意力从安全改为以结果为导向 , 怎样能创造出不同的结果 , 就去做怎样的尝试 。 有效的转化并不是从行为层面开始的 , 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不改变 , 别人给再多的方法也是枉然 , 因为改变结果的第一个要素 , 是清除已有思维里的蜘蛛网 。 是什么导致我们的行为出现问题?要看我们在记忆里给了这些事情怎样的定义 , 人的记忆会自动地把各种事情挂钩和关联起来 。 比如我出现了一个问题 , 发现自己写不出东西了 。

【剥离思维的蜘蛛网】我想改变这个结果 , 就会去发现自己给写作的条件加上了很多限制:我认定写作一定要在身心偷悦的时候去做 , 而且环境要美丽 , 最好可以无人打扰 。 这里面关联了几个原本毫不相干的因素:身心、环境、清净 。 它们每一个都是单独的个体 , 联合在一起就成了条件 。 接着 , 我的思维会继续运作 , 给条件加码 。 只有灵感来了才能写作 , 因为我过去有一个记忆 , 就是在灵感下一气呵成了一本书 , 那是一个意外 , 却被记忆系统牢记 , 以为只有那样才可以开始写作 , 即使上面的条件都达成了 , 只要我认定自己没有灵感 , 还是写不成 。 因此 , 在重重关卡之下 , 创造出来的结果就是无法写作 。 如果我想政变这个现状 , 就需要一个一个地拆除这些关联性 , 把它们归到原本的位置去 , 分别去看看它们代表了什么 , 以及是否真的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