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靠什么在黑夜和浑浊的水中觅食?显然不是鱼眼!( 二 )



有了这个能力 , 当水中出现声音或者波动时 , 它们能够通过听觉辨别方向 , 然后向着声源游过去 , 在此期间用嗅觉来分析 , 最终就能知道是不是食物了 。
同时 , 嗅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 在繁殖期 , 鱼类可以通过分析水中其他同类异性鱼类释放出的信息素来快速的找到配偶 。

最后是侧线
鱼侧线其实相对的比较明显 , 我们看到鱼的体侧时 , 看到位于中间部位 , 从鳃部向后延伸到尾部的一条线(有的明显 , 有的不明显)其实就是侧线了 , 也称鱼腥线 。 在处理鱼的时候 , 为了减轻它的腥味 , 许多人习惯用刀在鱼鳃后切一刀 , 然后找到侧线(白色的圆形细线)然后抽出来 。

侧线是鱼类和两栖动物特有的器官 , 它属于皮肤感受器的一种 , 而且是最高级的一种 , 虽然它看起来就是一条简单的线体 , 但其实它有两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劳伦氏壶腹和神经丘 。
其中劳伦氏壶腹也被称为电感受器 , 它可以帮助鱼类在水中感知电场、磁场、温度变化等等 , 而神经丘是由一簇感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 , 其中大量的感觉细胞可以感受到水流的微弱波动 , 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 传递给大脑 。

在觅食方面 , 鱼侧线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 其中劳伦氏壶腹能够感受到磁场和电场的变化 , 简单的说只要出现了猎物活动 , 原本的磁场和电场就会被破坏 , 它可以通过感受变化的程度来判断猎物的大小是否适合自己 , 而神经丘中大量的感受细胞让感知能力进一步的加强 。

因此 , 鱼即使在浑浊或者漆黑(指光线)的水体中 , 它们依然可以觅食 , 这就是我们夜晚钓鱼都能上钩的原因 , 这要得益于鱼有一套完整的且互补的感知系统 , 它们听觉敏锐(次声波)、嗅觉灵敏 , 再加上侧线的加持 , 即使失去了眼睛 , 它们依然能很好的觅食和生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