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针对学生的诈骗手段


警惕这些针对学生的诈骗手段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多发 , 高发态势 , 诈骗手段不断翻新 , 令人防不胜防 。 尤其是学生 , 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防范能力较弱 , 很容易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 。 请大家仔细学习以下内容 , 提高防骗能力 。



网络游戏类诈骗买卖游戏装备诈骗诈骗分子在各种游戏、抖音、快手等平台广泛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 , 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 之后 , 诈骗分子以“押金、解冻金”等名义 , 诱导受害人转账 。 当骗子达成目的后 , 会将受害人拉黑或删除 。
赠送游戏装备诈骗犯罪分子在游戏、微信、QQ等平台发布可以免费领取热门游戏皮肤的消息 , 诱导受害人加指定的微信号或QQ号免费领取 , 之后 , 诈骗分子会用各种借口要受害人提供微信或银行卡的账号、密码及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 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 警方提醒:家长不要将微信、支付宝的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告诉孩子 。 同时 , 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 , 不接听来历不明的电话、不点击陌生链接 , 不相信陌生人的言论 , 不受陌生人的威胁 , 不贪图小便宜;




缴费诈骗骗子通过各种方式潜入学校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 , 骗子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修改成“某某老师”的头像和昵称 , 之后 , 诈骗分子冒充老师以收取资料费等为借口 , 在群内发布缴费信息和收款二维码 , 诱导群内的家长转账 。
警方提醒:请各班主任立即开启入群验证功能 , 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如果收到老师在群内发布收费的通知 , 家长请主动通过电话向学校老师核实真假 , 如果第一时间联系不上老师 , 家长可以先核查群内是否有两个头像、昵称都相同的老师(微信、QQ头像和昵称是可以随时更改的) , 如果有 , 基本可以确定是骗子 , 并提醒群内其他家长谨防上当受骗 。
冒充熟人诈骗骗子盗取学生的微信号、QQ号 , 冒充学生本人以缴纳学费、朋友发生交通事故、生病等为由 , 向学生的亲戚、朋友借钱 。
警方提醒:在与QQ、微信好友聊天中涉及借款问题时 , 请务必先核实对方身份 , 可以通过电话或者视频联系对方确认 。 同时 , 如果QQ、微信号被盗 , 要及时通知亲朋好友 , 防止他人上当受骗 。
注销校园贷诈骗此类诈骗主要针对大学生、网购、网贷群体 。 骗子通过各种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后 , 冒充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 声称受害人如不注销或还清所欠贷款将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 诱导受害人在多个平台贷款 , 并诱骗受害人将贷到的钱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核验是否注销成功 , 承诺汇入安全账户的钱会原路退还到受害人的银行账户 , 然而 , 当受害人转账汇款后 , 钱根本不会退回来 。
警方提醒: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管理 , 无论是银行还是个人都无权删除和修改 。 凡是接到自称能消除不良贷款或不良征信的电话 , 不要相信对方的任何说辞 。 不存在消除校园贷记录的操作 , 只要按时还清贷款 , 就不会影响到个人征信 。 【警惕这些针对学生的诈骗手段】来源:格尔木公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