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有一个宝藏级景点

九龙坡|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有一个宝藏级景点

文章图片

九龙坡|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有一个宝藏级景点

文章图片

九龙坡|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有一个宝藏级景点

文章图片

九龙坡|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有一个宝藏级景点

文章图片


位于嘉陵江畔的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 , 紧贴着单轨穿楼观景平台 。
虽然抗战遗址甚多 , 却名声不显 。 在时代的浪潮下渐渐融入了岁月静好 。 鲜有游客会到这里来 , 它的怀旧功能更多地让位给了市民的日常休闲 。
江景

我常会到公园里闲逛 , 看看江景 , 晒晒太阳 。 最喜欢坐在冬日暖阳下 , 陪着参天的香樟发呆 。
只是偶尔 , 我会突发探索的兴趣 , 佯装兴致勃勃的样子 , 去重新认识自己非常熟悉的一砖一瓦 , 一草一木 。
我知道公园内那些建筑都有些故事 , 比如刘湘公馆、李根固旧居、高公馆 , 分别住过从前名声显赫的名人 。
我还知道曾经做过私房菜馆 , 现在已然空置的交通银行学校旧址 。
这些承载着抗战历史的老房子都经过了翻新 , 青砖勾白缝 , 黑瓦斜屋顶 , 看起来很有些古老的味道 。
通风塔

而最有味道的 , 大概是图中这个碉堡状的建筑体 。
它为一根长方形水泥柱体 , 向上攒尖顶 , 方圆相接 , 外观老旧 。 它背面安装的换气扇已经锈迹斑斑 , 却常能发现其无风自动 。
它其实是一个通风口 , 在它的下面 , 有当时转移到重庆的交通银行的地下金库 。
这个地下金库曾经是陪都最大的秘密之一 , 以至于它从诞生到放弃的过程 , 找不到任何公开资料 。
而它的再发现 , 属于偶然 。 2007年的一天 , 附近汽修厂的猫在厂后的屋顶上玩耍 , 钻入了一道小口子 , 厂里的工人师傅找猫的时候 , 发现猫从梯坎下山壁上的一个洞口跳了出来 。
他感到蹊跷 , 打着手电钻入洞口搜寻 , 发现自己置身于一条黝黑的人工隧道内;壮着胆子摸索着前进了近20米 , 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圆堡中 。
圆堡

这个深藏地下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 。
经过有关部门的搜索整理 , 整座地下金库的全貌完整地呈递在大众面前 。
它结构奇特 , 有两个入口 , 三个通风口 , 像条章鱼 。 长长的通行隧道与通风隧道如章鱼腕足 , 中间的两个圆堡则为章鱼头部与躯干 。
“章鱼”

它的两个入口 , 一个位于交通银行学校的楼梯下 , 一个在临江一面的峭壁上 。
峭壁上的出口

遗憾的是 , 这座地下金库并未对游人开放 , 要一睹其内部模样 , 殊为不易 。
但笔者曾在某个特殊的日子有幸进入过一次 。
进入的地点就是悬崖上的入口 。
通过一条逼仄的栈道走向入口 , 可以看见石壁上布满射击孔 。
由入口进去后 , 是一条狭窄的隧道 , 宽不到2米 , 顶也不高 , 感觉十分压抑 。
隧道

隧道内有照明 , 还是彩灯 , 营造的光影迷离让人错觉横生 , 似乎永远走不到头 。 封闭的空间很快便让人失去方向感 , 你会不由自主生出绝望来 , 内心开始挣扎 。
窒息的感觉压住你 , 你就像一条离开水的鱼 。
好在 , 通道转换 , 面前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 不知不觉间 , 你来到了地下金库中心位置:高高的穹顶 , 以一根擎天圆柱支撑 。
擎天圆柱

站在此处 , 奇异的空间结构配合上你的想象力 , 能幻化出一堆堆银圆金条 , 充填君之富贵 。
有风微微吹拂 , 你会幡然察觉 , 就是那根圆柱 , 连通了外面的通风口 , 不断把新鲜空气吸入 。
怪不得这里虽然深埋地下 , 却和风熙熙 , 环境干燥 。
紧靠该藏金藏银的圆形大厅还有一个相似的圆形大厅 。
资料图片

其结构完全一致 。 唯一的不同是 , 其中间圆柱上嵌有铁梯 , 似乎可以攀爬而上 , 到达某个隐秘之地 。
整座地下金库中没有任何当年的财宝 , 空空如也 , 徒留给今天走进它的人们想象的富贵 。
据一位当地上了岁数的老人回忆 , 上世纪解放前夕 , 还是娃儿的他亲眼看到过金库内的金条被人一箱箱从临近江岸的出口运到船上的情景…
这个地下金库对其他人来说是秘密 , 在当地人眼中却一直是个天然乘凉处 。 过去无人管理的时候 , 夏天里 , 附近的居民会带着板凳凉席 , 到这里聚集 。 摇着蒲扇 , 摆些不着边际的龙门阵 , 那叫一个惬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