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随着一束光线落下 , 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 被拉进了上方的飞船 。 ”这是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见的画面 , 现在却正在被科学家们实现 。
用光来牵引物体对于公众和科学家来说 , 都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话题 。 虽然听起来有些反常识 , 但其实并非不可能 。
自四百年前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 , 试图理解彗星尾巴背离太阳的现象以来 , 人们就逐渐发现光其实也拥有能量和动量 。
这一发现 , 启发了人们为外太空飞行器制作太阳帆的构想 。 也意味着光束可用于各种类型的光学操作 , 例如悬浮和旋转 。
这不 , 中国研究人员就开发出了一种使用激光拉动宏观物体的方法 , 是激光牵引首次用于较大物体的案例之一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以前已经有不少微纳物体的光学牵引案例 。
【真黑科技!中国科学家创造出了“牵引光束”!科幻成真?有些反常识啊】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 科学家已经在真空、气体介质和液体中实现了包括悬浮、推动和旋转在内的各种光学操作 , 其中最典型的方法要属“光镊”和“激光原子气体的冷却” 。
以光镊为例 , 顾名思义就是用光做的镊子 。 这是固定尺寸极小的物体 , 例如细菌、病毒等用以观察的重要工具 。 而这背后的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
日常生活中 , 我们经常能看到光穿过玻璃、水等透明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 而光也是拥有动量的 , 所以当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时 , 也就存在力的作用 。
基于此 , 假设当一束激光通过玻璃小球的右侧并向左折射时 , 相当于光受到了一个向左的力 , 同时也给玻璃小球带去了一个向右的反作用力 。
因此两束平行的光就能锁住玻璃小球 , 反之就能移动玻璃小球 。 甚至通过控制光线的焦点 , 还能将小球“吸”向光源方向 。
于是基于此原理 , 在1987年 , 科学家无意中发现 , 可以用一束激光实现对细菌这样的活生命体的无损伤的三维捕获 , 自此基于激光的光镊技术诞生了 。
但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 此类技术的研究进展非常缓慢 , 始终停留在微观层面 。 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新型的光学操作 , 基于动量传递和能量传递的物理原理 , 提出了多种光束牵引方案 。
例如由中国研究人员于近期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的研究 , 就介绍了一种在稀薄气体中 , 激光对宏观物体的牵引方式 , 也是激光牵引首次用于较大物体的案例之一 。
上图:激光可用于将宏观物体拉向它
为此 , 他们开发了一种石墨烯气凝胶/二氧化硅的双层复合结构 , 当用激光照射时 , 该结构在远离激光的一侧变热 , 产生一个反向的温度差 。
这意味着该结构背离激光的一面的气体分子会收到更多的能量 , 并将物体推向光源 。 将这一点与稀薄气体环境的低气压相结合 , 研究人员能够获得足以移动宏观物体的激光拉力 。
上图:激光拉力的测量原理
而为了获得更精确的数据 , 在实验中 , 研究人员选择使用轻质扭摆装置定性地描述了激光牵引现象 , 用重力摆装置测量了激光牵引力 。 并在真空室内进行 , 内部空气压力为5 Pa 。
在没有激光照射的情况下 , 扭摆不动 。 随后一束波长为532nm的连续高斯激光束 , 从右至左照射在石墨烯气凝胶/二氧化硅的双层复合结构的背面——二氧化硅层上 。
上图:宏观激光拉动机理及扭摆实验装置
推荐阅读
- 2013年,一科学家为永生,给自己注射350万年前的细菌,后来怎样
- 纪录片|《人类》简单又直白的阐述人类最原始的需求、渴望和爱
- 科学家们发现了银河系最古老的恒星之一的起源
-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
- 蚁狮只吃不拉,粪便去哪了?先存着
- 前NASA 科学家: “宇宙飞船”潜伏在土星,它在做什么?
- 这件事的重大意义,再怎么说都不为过
- 病毒终结者!科学家首次发现专吃病毒的生物
- 中国研究建议欧洲多食植物性食物、少食动物类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