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旗科技转战主板,与小米关联交易贡献过半营收,突击分红5.55亿两成募资用于补流


龙旗科技转战主板,与小米关联交易贡献过半营收,突击分红5.55亿两成募资用于补流


文章图片


龙旗科技转战主板,与小米关联交易贡献过半营收,突击分红5.55亿两成募资用于补流


文章图片


龙旗科技转战主板,与小米关联交易贡献过半营收,突击分红5.55亿两成募资用于补流


文章图片


在两次冲击深交所失败后 , 2023年龙旗科技转战上交所申请主板上市 。 此次IPO龙旗科技的募资金额由4.27亿元扩大到了18亿元 。

其中“惠州智能硬件制造项目”和“南昌智能硬件制造中心改扩建项目”分别拟将投入8亿元和4亿元 , 另外2亿元投入上海研发中心升级建设以及4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
【龙旗科技转战主板,与小米关联交易贡献过半营收,突击分红5.55亿两成募资用于补流】从招股书来看 , “惠州智能硬件制造项目”达产后每年可新增产能3080万台智能产品 。 “南昌智能硬件制造中心改扩建项目”达产后则每年可新增产能3560万台智能产品 , 合计新增产能已高过2021年5317万台的自产产能 。
盈利依赖非经常性损益
龙旗科技主要从事智能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综合服务 , 属于智能产品ODM行业 , 目前公司形成了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AIoT产品的智能产品布局 。

公司的客户也主要为小米、三星电子、联想、荣耀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头部品牌商 , 曾设计并制造交付了Redmi9A/9C、RedmiNote 10等累计出货量超千万台的“爆款”产品 。
并且到现在 , 龙旗科技的业务越来越高依赖智能手机的销售 , 平板电脑和AIoT产品的增长相对缓慢 , 占比逐渐收窄 。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的报告期内 , 公司智能手机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分别约为61.5%、72.72%、74.91%和84.06% 。

整个报告期来看 , 龙旗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约为99.74亿元、164.21亿元、245.96亿元和152.83亿元 , 但由于“代工厂”的属性 , 公司同期实现归母仅利润分别仅为9761.67万元、2.98亿元、5.47亿元和2.47亿元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2017年的反馈意见 , 深交所就曾质疑过龙旗科技持有的金融资产、理财产品金额较大 , 且投资收益金额较大 , 还因此要求公司就投资收益对经营业绩的影响补充作风险提示 。
到目前为止 , 投资收益项在龙旗科技净利润中依然存在较大比重 。 据招股书显示 , 公司通过认购基金或直接对外投资的形式向半导体、电子制造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 , 并且购买了一定数量的理财产品 。
报告期各期 , 龙旗科技产生的投资收益分别为7146.76万元、7653.89万元、7984.99万元和2023.41万元 , 占各期归母净利润比重分别为73.21%、25.71%、14.6%和8.18% 。 同时 , 公司确认的政府补助金额也逐期增高 。
综合计算 , 报告期各期 , 龙旗科技非经常性损益总额分别达到约9034.04万元、2.5亿元、2.19亿元和5653万元 , 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重分别约为92.55%、83.89%、40.04%和22.89% 。
而龙旗科技另一个此前就被深交所关注过的问题则是外协产量较高 , 彼时公司自有产能尚不能完全满足订单的需求 , 深交所也要求其说明生产环节大比例外包是否存在产品质量不稳定、依赖外协厂商的风险 。
到目前的报告期各期 , 龙旗科技的自产产能分别为3302.4万台、4292.64万台、5317.44万台和2999.85万台 , 同期公司全部产品的外协产量分别约为992.52万台、1996.91万台、3151.92万台和1625.92万台 , 波动较大数量占比也依然较高 。

对小米依赖度越来越高
和其他“小米系”的企业一样 , 龙旗科技也由小米旗下基金进行投资入股 , 同时公司业务高对依赖小米及其关联方 。 本次IPO发行前 , 小米旗下天津金米以9.13%的持股比例 , 为龙旗科技第三大股东 。
此外 , 由于下游电子产品品牌的高集中度 , 报告期各期 , 龙旗科技向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分别达到88.2%、93.65%、89.4%和91.35% 。 2019年公司第一大客户联想及其关联方占比约为40.7% , 2020年后龙旗科技抱紧小米大腿 , 共同打造出“爆款”Redmi9A/9C后 , 小米及其关联方开始成为公司最主要的客户 。
事实上 , 在此前创业板IPO时 , 深交所就关注过龙旗科技对小米的依赖 , 要求说明相关交易定价的公允性 , 以及公司关联方或其他利益相关方是否存在由公司代为承担成本、支付费用的情形等 。
但目前龙旗科技的业务对小米的依赖程度却是不降反升 , 报告期内 , 龙旗科技向小米的关联销售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12.52%、41.96%、57.66%和49.2%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