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岛400头野牛独立演化300年,近亲繁殖为啥没灭绝?


东岛400头野牛独立演化300年,近亲繁殖为啥没灭绝?


文章图片


东岛400头野牛独立演化300年,近亲繁殖为啥没灭绝?


文章图片


东岛400头野牛独立演化300年,近亲繁殖为啥没灭绝?


文章图片


东岛 , 是我国西沙群岛中面积第二大的岛屿 , 岛屿面积为1.55平方千米 , 岛屿上生长着原始丛林 , 栖息着十几种鸟类 。 更特别的是 , 这里竟然还生活着400多头野牛 。
要知道的是 , 东岛是一座由上升礁和珊瑚贝壳沙体组成的岛屿 , 并不是从陆地上分离出去的 , 而且这座岛屿在5000年来浮沉3次 , 这也意味着这群野牛并不是岛屿独立演化出来的 , 而是外来户 。

显而易见的是 , 野牛无法游泳到达这里 , 所以它们必定是被人们带来的 。
2003年 , 我国科学家来到东岛对野牛种群进行研究 , 调研期间在东岛上发现了一个水塘 , 这个水塘储存有淡水 , 雨季时水深可达1米 , 是岛上牛群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
牛群在水塘饮水之后 , 还会在这里排便 , 久而久之 , 水塘里已经形成了较厚的沉积层 。 科学家们对水塘沉积层采集了沉积柱 。

研究发现 , 1300年前 , 这个水塘还位于海面以下 , 之后有较深的鸟粪沉积层 , 直到距今350±40年前 , 才出现了牛粪的沉积物 。
这就意味着 , 最早来到东岛的野牛 , 应该是生活在1653年前后几十年间 , 此时正值明末清初 , 我国社会动荡 , 这些人很可能就是为了躲避战乱携带着家畜来到这里求生 , 等到战乱停止之后 , 人类离开了岛屿 , 但岛上的野牛留在了这里 。
300多年来 , 岛上的野牛不断繁衍生息 , 一直生活到了现在 , 其种群规模最多时可达到400多头 。

然而另一方面 , 人类在逃难时携带的野牛种群必然不会太多 , 而且东岛面积并不大 , 这就意味着这些牛群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 , 肯定存在着近亲繁殖 。
近亲繁殖会导致后代出现较低的生存适应能力 , 会影响到种群的持续发展 , 所以野生动物在野外生活时 , 已经演化出了避免近亲繁殖的策略 。
比如:雄性老虎成年后会离开家 , 到很远的地方建立自己的领地 , 完达山一号就是一只刚刚离开母亲的雄性老虎 , 它误闯村庄就是为了要到离母亲较远的地方建立领地;而雌性老虎成年后 , 更粘着母亲 , 有时就在母亲旁边建立领地 。
未成年的雄狮也会主动离开自己的种群 , 独自流浪或者加入别的种群 , 而雌性则会留在原来的家庭 , 如此就确保了它们不会与近亲发生关系 。

野牛也会避免近亲繁殖 , 一般雄性会组成单身汉群 , 而雌性和幼崽会生活在一起 , 组成一个大群 , 等到繁殖期时 , 雄性会抢夺雌性的交配权 , 同时霸占好几头雌性 。
但是 , 东岛野牛原始种群实在是太小 , 而且没有外来个体能够改良基因 , 这就意味着 , 这群岛上的野牛很容易发生近亲繁殖 , 甚至也不排除回交的可能 。
这一点 , 已经在很多封闭环境内的野生种群多次上演 , 比如:生活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的狮群就严重遭受近亲繁殖 , 因为与外界交流不便 , 导致这里变成了“围城” , 外来狮群很难进入其中 , 即便进入也很难融入狮群 。

虽然这里食物充足 , 但狮群质量并不高 , 原因就是近亲繁殖严重 , 这也导致生活在这里的狮群血缘关系非常接近 , 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弱 , 很容易因此而灭绝 。
东岛上的野牛 , 在300多年的独立生活过程中 , 必然也因为初始种群不足 , 而不可避免地发生近亲繁殖 , 甚至是回交 。
这也造成了这些野牛个体矮小 , 瘦弱 , 体力不支 , 如果没有人为干预 , 它们就会自然灭绝 。

【东岛400头野牛独立演化300年,近亲繁殖为啥没灭绝?】不过在上个世纪50年代西沙驻军时 , 发现了这群野牛 , 因为野牛种群较弱 , 所以又从海南岛上运来了几头壮硕的野牛 , 改良了东岛野牛的基因 , 使得后代个体变得更强壮 , 又延续了它们的生存 , 因此后来才能繁衍到400多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