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人类对量子纠缠技术应用进程】最初源于薛定谔的猫 , 把猫置于一个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内 , 镭会有发生衰变的机率 , 发生衰变 , 致使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 , 猫就死亡 , 不衰变就存活 。 要么死 , 要么活 , 不存在既死又活的叠加态 。 量子纠缠还能是一个红粒子和一个蓝粒子在没有时间的空间里发生关联 , 就像是假设在宏观世界里看到眼前蓝红粒子有顺序地出现 , 在这空间里随机选择一粒子都会导致熵增加 , 越选择就越少就越乱 。 选择的粒子都会有与其相互影响的粒子 , 无论相隔多远 。
量子纠缠有传统解释、PTV系统解释、统计解释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一是强调微观领域内每个原子过程或者基元中存在着本质的不连续 , 核心思想是玻尔互补原理 , 并接受了玻恩对态函数的解释 。 二是玻姆通过构造各种隐变量量子论来寻找量子力学的决定论基础 , 即为态函数的概率解释建构决定论的基石 , 目的建立微观与宏观物理的统一 。 三统计解释认为态函数是对统计系统的描述 。 量子具有粒子性 , 也具有波粒二象性 。 在应用科学通讯方面 , 在量子信息的各方面 , 如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量子计算等起着重要作用 , 实现了距离上的不断变革 。
1997年 , 奥地利的蔡林格小组在实验室首次完成量子态隐形传输原理验证 。 我国的潘建伟与奥地利蔡林格和荷兰波密斯特等科学家合作首次实现了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 。
2000年 , 美国标准局在离子阱系统上实现了四离子的纠缠态 。 2004年多瑙河河底光纤信道 , 将距离提高到了600米 。 我国在五光子的纠缠上实现了终端开放量子隐形传态 。 20005年美国标准局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小组分别宣布实现了六个和八个离子的纠缠态 。
2008年我国首次实现了光子比特和原子比特间量子隐形态传达 。 比特是信息最小单位 。 信息传送是量子态、操纵和存储等操作中实现两个量子面系统的连接 。 原子态有很长的退相干 , 停留久 , 所以容易存储量子态 。 光子很难被存储 , 因此要寻找解决方法 , 经过研究利用极化光子态作为量子信息载体 , 利用由大约一百万铷原子构成的冷原子系统作为量子存储器 , 制备了光子与原子系统态之间的纠缠 , 实现了光量子比特到远程原子比特的量子态隐形传输 。 传输到原子比特的量子信息在存储八秒后 , 被成功转换为光量子态作进一步的量子信息处理 。 实现了信息传递 。
2011年我国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黄运峰研究组在郭光灿院士领导下成功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GHZ)态 , 完成了八端口量子通信复杂态实验 。
未来人类将继续书写有关量子信息的篇章 。
推荐阅读
- 科学家们发现了银河系最古老的恒星之一的起源
- 动物试验或成历史!FDA不再要求药物开发进行动物实验
- 时速79万公里,46亿年绕银河系20圈,太阳带着人类在飞奔
- 外星人没有接触地球,也许是因为这里没有智慧的迹象
- 银河系有百亿“浮城谜事”的类地行星
- 若比邻星b被科学家证明确实存在人造光,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回顾早期宇宙 看到了像我们银河系一样的星系
- 宇宙中究竟有没有第二个“地球”?有!但我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
- 找不到外星人的原因。可能是地球人的信号太原始,被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