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和家是否已经倒闭?


车和家更名,公司与品牌名称统一为理想汽车 。
理想汽车正式宣布规范其品牌、产品的统一名称:其公司与品牌名称统一为理想汽车;旗下产品名称(即车系名称)统一称为理想ONE 。同时,理想汽车宣布“车和家”及“理想智造”两个名字不再使用 。
据了解,理想汽车旗下目前仅有一款产品正式上市,命名为理想ONE,该车定位为中大型SUV,是一款增程式混动车型,综合续航里程达800公里,补贴后售价为32.8万元 。
理想ONE已开启预订 , 并于2019年四季度交付 。首批理想零售中心已于今年5月1日在全国5个城市正式运营,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今年年内将在共计13个城市内开设零售中心 。
车和家是否已经倒闭? 专访车和家CEO李想:优越感、价值、安全感是衡量产品的三个标准
李想,车和家创始人及CEO 。他认为,一家企业是由产品和商业组成的 。产品关乎用户的获?。龆似笠档木赫臀荻? ,而商业则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关乎企业如何跳到屋顶的最高点 。
5月27日,车和家创始人及CEO李想在混沌研习社做了题为《产品与新商业》的分享 。李想认为,一家企业是由产品和商业组成的 。产品关乎用户的获取,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屋顶,而商业则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关乎企业如何跳到屋顶的最高点 。
今天这篇文章,总结了李想十多年来在互联网产品领域积累的经验 。
今天,我在这里开场讲的第一个主题,是产品篇 。进行这个话题的讨论很有必要,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在最近这两年所谓的创业热潮里面,出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有一大堆完全不懂产品的人,到处去跟大家讲要如何创业,如何做产品 。
但是过去这两年里呢 , 创业的失败率应该是有史以来最高的,真正做出来的企业寥寥无几 。这对于整个社会的效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所以 , 我今天首先来讲讲产品 。
到底什么是产品呢?
那么,我们今天首先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产品?我觉得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
但是,很多人在回答这个问题上面,会面临这些问题:产品到底讲的是功能呢?还是体验?产品到底体现了什么能力?
以我过去创业的经验 , 我是这么理解产品的:当我们打造一个公司,打造一个服务 , 打造一个App,打造一个功能,甚至写一篇文章,我们都是在做一个产品 。这些事情对于我们的能力要求,其实都是相同的 。
从更大的范围来讲 , 其实产品力不是一个技术能力,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
当我们把产品当做一种专业技能去做的时候,我们会接二连三地做低效率的事情,进行各种各样的体验,刷各种各样的存在感,把原本只要一个步骤就能完成的事情,分成六七个步骤去完成 。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产品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能力 。这个可能和大家平时对产品的理解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
做产品的第一步:设定一个清晰、可衡量的目标
定义完了产品,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 就是弄清楚产品的第一步是什么 。
我看到大部分的创业者,还有在做产品的人,往往会缺失第一步 。一旦缺了第一步,后面你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白搭 。
我们要进行的产品的第一步,就是针对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清晰、可衡量 。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当我们做一个事情、做一个产品的时候 , 如果没有在最初就设定一个目标,由于因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后续所有的参与者就都会在不同的世界里思考问题 。
我经常看到各种各样失败的创业公司,团队里几十号人,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世界里面想事情 , 每个人觉得自己在为这个企业好 。但是实际上,在公司到死为止,这些人都没有讨论过这个企业共同的目标是什么 。
要么就是大家开产品会,吵得一塌糊涂:你的体验不好,我的体验好,你的功能不好 , 我的功能好等等 。但是对于这个产品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他们从来没有沟通过 。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 。就是2008年的时候,我当时还是汽车之家的CEO,我们合并了另外一家企业,也是汽车网站,叫车168 。我们当时的流量是它的十倍以上 。但是合并完以后我们发现,虽然两家汽车网站的员工人数差不多,但公司的效率差得完全不止十倍 。
合并完以后我们讨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愿景 。当时是我负责这两个公司的合并,我就问车168的高层和同事们:“车168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统一回答是,我们的目标是要做最有影响力的汽车网站 。
我接着问:“你们所指的最有影响力具体是什么?”我得到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人说我们要变得更专业,有的人说我们要在厂商那里最有号召力,还有的人说我们要让用户感觉好,对我们评价好 。
我说你们每一个人对目标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 , 那在日常工作中 , 你们要怎么去执行这个目标?
很多时候 , 我们之所以在对目标的设定上面出问题,最大的原因在于贪心 。我们其实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好了 , 但是我们却经常会希望通过一个过程,去解决四、五个问题,照顾到更多的人 。但是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做不好,整个组织效率极为低下 。
在做产品上面 , 你问这个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得到回答是我们既要解决A,又要解决B,还要解决C 。我说这简直就是胡扯 。
在汽车之家,我们当时的目标就很明确 , 只有一个目标 , 就是要做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衡量访问量的'标准就是PV 。每一天,我们都在为这同一个目标工作 。
衡量产品的标准:优越感、价值、安全感
当我们设定好了共同目标,让团队的所有人都能在一个世界里思考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给产品定义一个标准 。
什么是产品的标准呢?我进行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定义,就是三个关健词:优越感、价值、安全感 。安全感决定了用户是不是用你和买你 , 优越感会变成你的品牌向外传播的口碑,还有就是要有价值 。
我相信,我们任何人首选使用的产品和品牌都符合三个特质 。在这里我举几个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些产品是如何体现这些特质的 。
1.苹果
我们先来看看苹果 。苹果的价值是什么?设计好、易用 。这是它典型的价值 。
苹果的安全感是什么?有苹果用户在意前两天出现的病毒吗?没有 。苹果会给你弹出来一堆没用的弹窗吗?不会 。你用苹果会非常的省心,这就是它的安全感 。
最后,苹果的优越感是什么?一帮朋友在一起吃饭,大家的苹果手机一定是可以放在桌子上的,不用塞在兜里 。
2.顺丰
我最喜欢用的快递公司是顺丰 。那么顺丰符不符合这几个特质呢?
顺丰的价值,是用最快的速度帮你把货物送到 。我们喜欢用顺丰的隔日送达,顺丰有自己专门的空运公司来保证运输的效率 。
顺丰的安全感是什么?它100%是丢客率最低的快递公司 。
顺丰的优越感又是什么呢?淘宝上所有贵一点的产品,商家都会告诉你顺丰包邮 。企业也会用快递公司去衡量另一家企业 。如果一个企业给你发一份文件的时候 , 是用顺丰寄过来的,你会觉得这个企业很不错 。
3.微信
微信的价值是什么呢?帮我们最快捷地做沟通 。
微信的安全感是什么呢?微信上面不会出现乱七八糟的东西 , 没有什么垃圾广告 。
微信的优越感是什么?很多人会在朋友圈里面秀孩子 , 秀自己出去旅游,在朋友面前展示优越感 , 这里面体现的人性心理其实非常有意思 。
用户价值的衡量:时间和钱
那么,在衡量产品标准的三个关健词里面 , 最核心的一个词是哪个呢?我认为是价值 。
大概在2008年的时候 , 我们招来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产品经理(他后来变成了我们的产品总监) , 当时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反人类的理论 。他说 , 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只谈价值,不谈体验 , 我们后来也一直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产品 。
什么是价值呢?你要帮助客户解决什么问题,这件事情就是你要实现的一个价值 。汽车之家的价值是什么?就是帮助你们购买和使用汽车,就是这么简单,没有其他的 。
当我们有了一个基本的标准以后呢,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用户的价值到底要如何进行衡量?我的回答是:在这个世界上 , 对于用户而言的价值衡量只有两个 , 一个是用户愿不愿意为你真正付出时间 , 另外一个是用户是否愿意为你真正付出钱 。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进行用户价值的事前衡量呢?就是我们要去问消费者的需求,去听市场的声音,这为我们做产品需求和功能提供了可选项 。但这绝对不等于最后的决策,你还得在这些可选项里面,选出真正变成能变成产品的需求 。
有一个挺简单的办法,就是我们找五到十个企业不同部门的人,让他们坐在一起,把这些可选项都列上去,让他们自己去选 。大家在客户真正愿意花钱购买的功能里面做一个排名 , 最后排在最前面的一到三个变成产品的功能,剩下的全部砍掉 。
这里我举一个我们在汽车之家做产品的例子 。在有新员工加入汽车行业以后,我会带他们做一个很简单的训练 , 就是到底汽车应该怎么做产品 。我会先问他们,你们认为自己会做产品吗?他们都认为自己很会做 。
接下来,我给他们出了一个题:如果我们给这辆车增加一万块钱的材料物料成本,你会把这个成本加在哪里?
我问的都是开放性问题,不是封闭性问题,所以这个讨论会写满一面墙,这也是我们原来做产品的一个方式 。有人会说我需要一个空气悬架,有些人说我希望把这个做成可变色的全景天窗 , 还有人说希望增加按摩座椅,要增加22寸的轮毂 。
接下来我会问他们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是真正做产品的方式 。我问,当你们在座的各位变成了消费者,你会多花一万块钱在这一堆配置里买哪一个?答案很快瞬间集中,90%以上的员工会做出同一个选项,就是希望把钱全花在内饰上 。
我接下来问他们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让他们去看一看这个市面上同价位、同级别的车里面,内饰最好的车是不是销量第一 。因为大家要在外形上做出本质的差异已经很难了 , 但是在内饰上可以做出非常大的差异 。
所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怎么做好产品呢?只有当我们团队里所有的人都在同一个世界里,有同样的标准和同样的尺子,你会发现下面的人价值和效率会发挥得无限的大 。
昨天晚上十点的时候,我们负责技术的VP还跟我聊到,他说用时间和钱去衡量用户价值很容易,他也很认同,但他想加一个新的衡量标准 。这个新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呢?他说是情感 。
什么是情感呢?其实就是口碑 。当用户真正对你的产品付出情感的时候 , 他会发自内心帮你去传播 。
用优越感和价值塑造品牌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就是大家老是问我们要怎么去做品牌 。在衡量产品的三个标准里面,由于安全感是一个基础需求,所以它不太适用于塑造品牌 。
但是,优越感和价值几乎把一个品牌展示到了极致,所以我们在传递品牌方面最有效的方式 , 就是利用产品的优越感和价值 。
这里我也举几个例子 。
1.茅台
茅台的优越感是什么呢?就是国家领导人在喝,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跟国家领导人喝到一样的东西 。
那它的价值是什么呢?一般最优秀的广告都是这么传递的,说它的酿造使用了怎样高端的技术,所以人们喝起来会觉得非常好 。
2.爱马仕
女士们最喜欢的一个品牌,叫爱马仕 。几乎所有爱马仕的广告,都是让包出现在了一个你非常向往的场景里面,要么就是你看到了一个像维多利亚·贝克汉姆这样的明星,他提着爱马仕 。这就是爱马仕的优越感 。
那爱马仕的价值是什么呢?它会跟你说我用的鳄鱼皮,是用法国最好的手工缝制的,从而体现出它是你所有的包里面最好的一个 。
3.苹果
我们来看看苹果的广告 。苹果早年的广告是有严重的问题的 , 就是它的广告并不传递价值,也不会传递什么优越感 。
可能你看到乔布斯最早在苹果做的广告,看完只会觉得这个广告太酷了,但你找不到这产品跟你有任何的关联 。
自从苹果改成Apple以后,它的广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里面永远在讲一种你向往的场景 。在苹果的广告里面,产品永远是年轻人和小孩在用 。而且,苹果现在的广告要么讲产品的设计 , 要么讲非常有价值的功能 , 简单到拍照、音乐等等,这都是产品带给你真正的价值 。
这个时候,你会感觉这一群人是我向往的 。无论是拍照,音乐 , 还是优秀的设计,这都是我想购买的,这件事跟我是相关的 。
说到最后,我觉得我们做产品,最重要的提炼价值本身 。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至于怎么做出优越感来 , 就得靠人本身的素质了 。
我的这个理论能帮助大家做出合格的产品,但要做出顶级的产品 , 得看每个人自己的天赋 。
互动问答
提问1:李想老师,您在提到产品的优越感、价值和安全感的时候,举的例子都是行业老大 , 这是否意味着其他品牌没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们的价值要怎么体现?
李想:我其实不希望举这种负面的案例,解答它们为什么不存在,因为负面的案例对于我们做好一个事情没有本质上的帮助 。可能我有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就是任何一个新鲜的东西出来的时候,我的优先选择是看它好的地方 。
就拿共享单车这件事来说好了,大家最开始不太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投资人和VC去赌共享单车,不关心它背后的原因,只关心它不靠谱 。但是投资人和VC在共享单车上花钱,一定有他的需求 , 我们要去弄明白他们花钱背后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很多投了共享单车的VC聊天的时候,得到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对整个商业的理解 。
我们今天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线上流量在开始产生垄断,线上的获客成本在大幅提升,高到你已经无利可图 。这时候,大家忽然发现在线下获取用户的成本反而是低的 。
而且很多人也想不到VC们的逻辑,其实是摩拜和ofo获取的是有支付能力的用户 , 获得这些支付用户的成本也很低 。从本质上而言 , 投资人和VC之所以盯着单车、充电宝和接下来会火起来的便利店,都是把它当作线下的入口来算的 。
提问2:李想老师,您刚刚说到产品的优越感、价值、安全感,这三者之间是不是有重合的地方呢?
李想:我觉得这三个标准里面,产品的价值是很容易衡量的 。就像我刚才讲的,价值是一个标准 , 是衡量产品时一个可量化的方式 。
而安全感和优越感 , 在我看来它们其实属于人性的范畴 。优越感的实质是我们心理感受的好坏 , 或者我们所向往的东西 。
实际上,在不同的年龄层里面,优越感其实发生了巨大的断层 。由于过去的生活经历和背景,还有所生时代所造成的差异,导致了60后、70后、80后、90后对优越感的基础需求有本质上的差别 。这种断层导致很多企业瞬间就消失掉了 。用马化腾的话说,他很难理解不同年龄层的人对优越感的要求 。
60后、70后最主流的人群,对于优越感评定是性价比,我买的东西要超值,超值就证明我精明 。这个年龄层的企业家做产品的时候,最喜欢讲的也是性价比 。
到了80后以后,包括70年代末的人,这一个独生子女的群体非常在意别人的看法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在别人面前证明一些东西 。
对于这个群体而言 , 一个产品在身边的人眼中是不是足够好,是不是足够牛,决定了我的优越感 。
到了90后 , 甚至80年代末,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这让他们具备了一个特别好的素质,叫自我 。他们只要喜欢一个产品 , 所有的一切我都不在乎 。我喜欢就是我的优越感,根本不需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
所以不同层次的人,对于优越感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 。这对于我们在座的各位不同年龄层的人,大家做企业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马化腾当年说的,你什么错都没有,只是因为你变老了 。
力帆和理想的关系理想没有倒闭 。
理想汽车并不会突然倒闭 。首先 , 理想汽车目前仍处于新势力的第一梯队 , 旗下的理想ONE和理想L9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以及口碑,而且理想ONE的替代车型理想L8也即将发布,品牌成立至今也拥有了一定基数的用户群体 。
其次理想汽车既没有全线停产停售,又没有债务缠身 , 也就不存在突然倒闭的可能 。依旧坚持着自研核心技术,发展趋势仍然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 。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开创城市用电、长途发电、露营放电的全新电动模式 , 增程电动系统配合电池组和双电机的技术方案,实现全纯电驱动,能源补给灵活,让用户拥有里程自由和户外用电自由 。理想L9开创三维空间交互体验,创新五屏交互模式、4D沉浸式影音系统、六音区语音自由对话 。
让每一位家人都能拥有沉浸的视听和娱乐体验 。理想汽车推动智能驾驶软硬件标配 , 理想L9搭载激光雷达、高性能摄像头和强大的智能驾驶算力平台,提升全家人在旅途上的安全性 。造型设计团队成员来自10个不同的国家,始终坚守“只做极致的产品”的设计信念 。
遵循“Less but Better”的造型设计理念 。理想L9的造型设计语言命名为未来先锋设计,打造能留下时代记忆的设计 。星环是理想品牌的家族设计语言,理想L9首创无瑕星环,全新的星环头灯长度超过2米,中间没有任何断点,更是光彩夺目且无以伦比的艺术品 。
造车新势力车和家为什么将公司名称改为理想汽车?据双方此前的公告来看,理想和力帆的关系是千丝万缕的,双方之间在资金和技术上是有着深度合作的 。
一旦力帆申请破产重整,理想跟着吃瓜落在所难免 。假设理想唯一的工厂以及设备被法院查封,后果可想而知 。可见,理想汽车目前的生产模式简单来说是,用户买一辆就造一辆 。一旦理想的资金链出现问题,断供是迟早的事情 。
理想买了力帆的造车资质
众所周知,理想ONE能够正式投产,是因为车和家拿下了力帆汽车的全部股份,从而拥有了宝贵的造车资质 。而根据力帆汽车官方话术和媒体报道,此次转让仅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的汽车生产资质,是一个闲置的“壳”资源,不涉及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 。
此外,力帆集团还与车和家达成了六项合作协议,包括增程式纯电动动力模块控制技术的研发成果共享、车载人机交互系统的研发成果共享、针对B端共享和网约车领域定制车型的研发成果共享、基于车联网应用的数据分析 。
【车和家是否已经倒闭?】日前,爱卡汽车从官方渠道获悉,造车新势力车和家正式将公司名称改为理想汽车,实现公司和品牌命名的统一,原有的车和家、理想智造两个名称都废弃不用 。
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 。
目前,理想汽车仅发布了一款增程式混动中大型SUV——理想ONE 。作为增程式电动车,理想ONE由电池和电动机驱动,搭载的1.2T三缸发动机的作用更类似于“充电宝” 。在“充电宝”的帮助下,理想ONE拥有800km的综合续航里程,补贴后售价为32.8万元 。除此以外 , 理想ONE还提供6座和7座供消费者选择 。
在今年5月,理想汽车分别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等五个城市开设了第一批五座零售中心 。官方透露,零售中心将主要负责理想车型的展示、销售以及试驾工作,而车辆的交付以及维修将由专门的交付中心以及维修中心来完成 。为进一步满足交付需求级扩大影响力 , 理想汽车计划在今年年内在13座城市开设零售中心、交付中心和维修中心 , 以为当地用户提供服务和保障 。
车和家正式更名为”理想汽车”,李想的年入万亿梦能否照进现实?2018年10月18日,车和家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一款“没有里程焦虑智能电动车”——“理想制造ONE” 。这是一款豪华中大型SUV,聚焦家庭用户 。发布会上,李想称这款车补贴前售价将在40万元以内,只提供一个版本,并且只有一个价格 。彼时的李想表示,新造车势力2年内年销量达到5万辆才可能“赢牌” 。2年之内销量至少做到5万辆,就是从第一次量产往后推24个月,最后的12个月要能做到5万辆 。
2019年4月10日 , 车和家正式对外宣布其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开放预订,全国补贴后零售价为32.8万元 。相比造车新势力的“带头大哥”蔚来汽车ES8的低配版本,理想ONE便宜了10多万元 , 但向下对比在新能源车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比亚迪,第二代唐DM的低配版本又比理想ONE便宜了近10万元 。似乎留个李想的时间已经不多,李想的年入万亿梦能已经渺茫 。
以上就是关于车和家和理想汽车的关系是什么?全部的内容 , 如果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