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乡土金融“组合拳”打好村集体经济“破零”仗( 四 )

强创新和防风险并举,不断筑牢对村集体经济的金融安全防线。我省村集体经济实体普遍缺乏信贷交易得以发生的基本要件,而且贷款审批程序繁杂、信贷产品不匹配。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和支撑,是缓解农牧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要作为新时代金融创新的方向标,通过发展乡土金融,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不断满足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针对我省农牧产业基础薄弱,大多数农牧民从事传统种养业,生产经营方式粗放,普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产业同质化突出等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的引领带动作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本质上属于从事创业性投资的风险投资机构,要坚持融资融智结合,政策性定位和市场化运行统一,使基金投资和投后管理成为村集体经济实体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设立行业子基金和地区子基金,综合运用“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及债贷组合、银保合作、银担合作”多样性手段,探索推行“基金+贷款+发债+担保+保险”模式,形成财政资金的“次方”效应,切实发挥好金融杠杆撬动作用。二是不断创新融资产品和模式。要探索农机融资租赁、定向信托等新型融资服务,积极探索农业设施抵押贷款、农产品收益权质押、大型农机设备租赁以及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推广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林产品订单作为抵质押物的贷款产品。积极创新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授信、基于集体资产的抵押贷款、集体资产收益的质押贷款、集体股权的质押贷款等。探索农村资产信托、粮食信托、开发性债券等多种直接融资工具。大力推进扶贫债券、农村小微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项目收益债、中小企业私募债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债等发行工作。依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商业圈融资服务。鼓励青海股交中心开设村集体企业板块,支持上市公司对村集体经济企业开展并购重组。要稳妥开展农牧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拓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发展途径。稳妥推进资产证券化,有序拓宽村集体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持续健全农牧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要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结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构建整村履约增信机制,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征信体系平台建设。要强化各级政府风险防范处置责任,加大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农牧区金融消费者权益。要利用“金惠工程”“送金融知识下乡”等项目,大力提高乡村干部金融素养。要通过定向发挥保险经济补偿功能,着力推进政策性农牧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支持农房、农机具、农牧区家庭财产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发展,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试点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作者单位:省金融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