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划算百亿补贴“狙击”拼多多( 二 )

稍微了解过国家立法过程的人都知道,“违规犯错永远走在法条的前面”。法律条文制定的再严密,也要不断的修正和更新。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和阿里不可挑战模仿的先发优势,完全不是任何竞争对手依靠产业变化和技术革命就能弯道超车的。所谓打败你的人,都是跨界来的。这句话,在电商平台规则面前,就是废话一句。这点,阿里拥有全球最强的核心平台优势。

反过来说,消费者遭遇拼多多那些服务态度不太“谦虚”的商家,自然很怒:“我会为了你那300元、500元的补贴,就甘愿让心情不舒坦了吗?”中国人对于“顾客就是上帝”的消费信仰,对这种拼多多商家,确实深有颠覆感和欺骗感。

这种感觉有多强烈呢?说句难听的话,这就像“出轨被发现后的爱情诚信修复期”,后续弥补起来很难很难的。

02

聚划算和拼多多互相“过不去”

以上拼多多不能深入介入平台商家运营和服务品质的客观问题,让我们在2019年Q3财季的拼多多财报里看到了结果表现。这季度财报,拼多多的营销成本带来的亏损额在拉高,财报整体数据表现不是很好看。

但是,拼多多CEO黄峥在分析师会议上却说,拼多多要加大“百亿补贴”的力度。而且很肯定的认为:“拼多多百亿补贴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值得的。购买频次和客单价都有提升。这些拿到补贴的用户,相信会回到拼多多的”。

百亿补贴让拼多多的客单价肯定有所提升,至于购买频次则未必,不然黄峥也不会说“相信用户会回到拼多多的”。

是的,黄峥的这几句看似和财报报亏的结果无关的话,其实说清楚了一切问题。百亿补贴拉来的新客,很多都是一锤子买卖。而且拼多多新客的有效期算的是365天(一年),而订单产生的GMV(成交额)的有效期是90天(一个季度)。也就是说,拼多多第二季度财报里的那些一锤子买卖的新客及GMV,会继续计算在第三季度财报里的新客数据里,但是没法计算在第三季度的GMV数据里。

这就是拼多多用户数在增长或不变,但是营销成本和成交额在“倒挂”的原因。

拼多多的发展模式,其实是颠倒以往电商产业规律的。即拼多多要先完成一个庞大的用户基数,然后升级用户基数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最后再解决已经滞后的平台治理和商家服务监控。

黄峥在分析师财报里的话,其实是实话实说。现阶段的拼多多,是在不惜一切代价做大用户基数。拼多多,很可能是要把用户盘子做大到10年内,都不受外界挑战的程度。

因此,不管亏损多大,不管用户是不是一锤子买卖薅羊毛。反正为了扩大用户数:拼多多,拼了!

阿里聚划算的逻辑就是:既然你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关乎到你的阶段性战略目标。那我也拿出百亿补贴,让你的目标搞不成。

这也是为什么,聚划算这次,不仅拿出了百亿补贴和iPhone手机,这些和拼多多一样的“拉客利器”。还拿出了戴森、SK2这些洗脑的低价超好货。不是简单的好货低价,而是低价超好货。

谁让拼多多过去一年,也在挑战阿里的核心价值区。

拼团电商,帮助拼多多完成了2018年之前的用户基础储备。随着拼多多生意越做越大,拼多多此前平台商家供给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这么庞大的用户人群了。

拼多多开始要做产业带和品牌工厂的供应链资源。今年9月10日(多么有趣的日期),拼多多开始玩起了C2M订单的新品牌计划。目前成员已达85家,超过800家知名品牌在企业参与C2M定制化生产,累计推出了1800款定制化产品,订单量超过7000万单。拼多多还预计C2M订单,会在未来5年将达到10亿级规模。

这点,聚划算看在眼里,怒在心里。心想上游工厂直供,这可是我20年来的看家本领。玩品牌工厂?玩产业带?跟我找别扭呢?

何况,阿里手里,还掌握着全球最多的全球500强级别的顶级品牌和知名品牌商关系。阿迪达斯、欧莱雅、海信、美的、立白这些头部品牌,已经在今年前8个月的聚划算上,收割到了同比100%增长的成果。西门子、兰蔻、尼康、海尔、惠而浦等超过80个品牌,也实现了同比增长超过50%。“聚划算效应”,这说法是成立的。

当然,上游品牌工厂和产业带的生产和供给能力,还有一个漫长的价值红利升级期。当前中国加工制造能力和产能规模,进入几十年长期的内需化转型,需要B2B型的出货口探索和稳定的分发流通链路。

哪些走大贸出口?哪些走内销批发?哪些走跨境出口?哪些走国内电商平台?挑战着中国加工制造产业的整体升级能力。这也是电商平台介入上游制造后,混合了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大任务,以及助力当下竞争的雄厚筹码,两者互为绑定着。就像没有富士康谁也搞不定苹果的生产工艺;没有苹果的订单富士康也没大活好活干。彼此都是对方的真命天子。

03

拼多多应该“攘外必先安内”

结合以上所说,其实很容易发现,拼多多的崛起,是免费借用了淘宝打造的电商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大量运营能力成熟的中小卖家和供给侧的商家,直接一键切换成了拼多多卖家。

拼多多其实是在阿里打造的电商产业环境里,生长出来的产物。虽然拼多多嘴里,永远不会承认这点。这决定了,拼多多对于平台上的商家管控能力,如上所述,相比阿里来说还是很孱弱。大量存在服务和履约细节里的不愉快,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在拼多多的二次复购意愿度。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拼多多现阶段,其实应该加强平台商家运营和服务品质。但是,拼多多很固执的把扩大用户基数,放在了当前战略的优先级。

所以,目前的结果其实非常吊诡。聚划算之所以拿出百亿补贴,贴着拼多多对打,其实是拼多多顾不来内部运营升级,而坚持在拉客这一条道走到底,给活活激将出来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