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止于此,海始于斯,海尔35年,是不断迭代进化的35年。
▼
2019年12月26日,海尔集团创业三十五周年纪念日在青岛举行,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海尔进入全新战略阶段——生态品牌战略阶段。 这已经是海尔的第六个战略阶段,是海尔引领物联网时代的新开端。自以为非,不断自我否定是海尔过去三十五年历史的特点,也是海尔不断前行的原因。 海尔开启的生态品牌战略是向传统的商业模式发起挑战,一方面,海尔从价格交易转型为价值交互,打造生活场景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涌现物联网新物种;另一方面,与用户实现“有温度的交流”,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持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从“做产品的生命周期”到“做用户体验周期”的深度转型。 张瑞敏介绍:海尔生态品牌的引领性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品牌的引领,“2019年BrandZ?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海尔品牌价值163.8亿美元,是唯一的物联网生态品牌;二是模式的引领,海尔COSMOPlat位居工业互联网领导象限No.1;三是标准的引领,海尔主导ISO、IEC、IEEE、OCF四大国际标准。 35年过去了,海尔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但海尔留给世界的绝不止于此。 回望过去的三十五年,展望未来十年、二十年,包括海尔在内的中国企业会如何? 阿里巴巴在诠释“马云退休”时说,这(张勇接棒马云)是文化、价值观的传承。 与阿里巴巴类似,历时三十五年,海尔留给了世界文化、管理、价值观等方面的商业智慧。张瑞敏说:人是目的,有生于无。人是文化、管理、价值观的载体。 海尔正在以“人单合一”模式为载体,全球赋能,输出文化、管理、价值观。物联网时代制造业将被重新定义,这是中国的机会,也是有35年历史的海尔的机会。 1984年12月26日,被任命为新厂长的张瑞敏带领他的新领导班子来到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的故事开始了,这一年,张瑞敏35岁。那时候海尔的家底很薄,青岛电冰箱总厂负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 这一年,33岁的王石已是玉米界资深“倒爷”。他还筹建了一个公司——“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公司做了一个硕大的霓虹招牌。到了晚上,艳光四射,每个夜间进出特区的火车乘客,都会多看几眼。四年后,“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改名为万科。 这一年,40岁的柳传志忍受不了每日看报的生活,怀揣中科院的20万投资,开了一家公司,他把钱缝到裤子里到处进货。 这一年,23岁的段永平愤然离开分配单位北京电子管厂,因为那里“人人都觉得能干,却什么都不干”;27岁的李东生在惠州一个简陋的农机仓库,与香港人合录磁带,这就是TCL的前身;22岁的史玉柱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工作;43岁的任正非在深圳两间杂草丛生的“简易房”里,投资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取名“华为”。 这一年,10岁的刘强东因为在农村第一次看到了电灯而心潮澎湃;18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总分还是差了5分,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13岁的马化腾,举家迁往深圳。 三十五年前的1984年,注定会成为中国商业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被视为“中国企业元年”,海尔、联想、万科、四通集团等公司成立于那一年,稍后不久方正集团(1986年)、华为(1987年)、金山(1988年)、用友(1988年)、东软(1991年)等公司诞生了。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到来了。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序言中说:这种充满戏剧性、决定性并和命运息息相关的时刻,我将它们称之为群星闪耀的时刻,因为它们宛若晨星一般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照亮了终将消逝的黑夜! 1984年,就是中国商业史上这样的时刻,生死攸关、超越时代、烛照未来。 从这一年,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海尔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创业后的第二年,1985年的春节,张瑞敏不仅按时发放了工资,还破天荒的每人发了 5 斤鱼作为“奖金”。海尔从生死线上爬回来了。 1985年,当时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生产的是“瑞雪牌”电冰箱。一天,张瑞敏接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说冰箱存在质量问题,时任厂长的张瑞敏当即决定,将76台电冰箱全部砸毁。 很多员工边砸毁冰箱,边流泪,痛心疾首之中,质量的观念有了,名牌开始慢慢竖起来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篇章。海尔则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启动了多元化战略,从冰箱开始进军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