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河北田野调查者:行走中记录乡土文化( 二 )


“碓臼”是过去舂米谷的器具 , 如今淀区已不常用 , 所以使用频率变低 。
调查队为河北各地的方言建立“档案” , 是要从这样一个个字、词 , 追查当地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迁徙定居的历史、文化融合的演进 。
用专业记录乡土文化 , 师生们的身影在水乡淀区 , 也在太行深山 。
2018年深秋的一天 ,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邯郸涉县原曲村 。
河北大学建工学院建筑系二年级一堂特别的古建测绘实践课 , 正在村里省重点文保、明代寺庙建筑“无梁殿”展开 。
无人机、测绘仪、画板、圆规、三角板……60多名学生带着测绘装备 , 分小组展开测绘 。
无梁殿 , 是原曲村120多处明清建筑最具价值的一处 。 它最精彩之处 , 在于内殿殿顶的独特构造 。
“殿顶是十字歇山顶 , 整个殿顶全靠榫卯连接的古木结构由外向内层层搭起 。 第一层是八卦形 , 第二层变为井字形 , 到第三层又变为十字形 , 虽然没有用一根连梁 , 却完美解决了承重问题 , 是国内少见的建筑样式 。 ”带队教师贾慧献说 。
师生们用了5天时间 , 从上到下、从里到外 , 对无梁殿每一个构造都进行了“三维扫描” , 彻底弄清了它的建筑构造 。
这样精确、细致的测绘 , 对于无梁殿还是第一次 。
这堂测绘课结束后不久 , 原曲村村委会联系贾慧献 , 拷贝了全部测绘数据 , 用于今后的保护修缮和旅游开发 。
除了建筑构造的奇特 , 师生们也看到了太行山古建筑的建筑寓意和表现手法的丰富 。
当地老人们讲 , 无梁殿外殿殿顶有二十四条屋脊 , 代表二十四节气 , 殿的四面开有十二扇门 , 代表一年十二个月 。
“无梁殿是龙王庙祭祀用的献殿 , 这些数字寄托的 , 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盼 。 ”贾慧献说 。
走进乡土
2019年11月20日 ,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楼下 。
【方言■河北田野调查者:行走中记录乡土文化】贾慧献停好车 , 用力关了三次 , 才将松动的宝来车门关好 。 几年来 , 这辆车载着他和学生们 , 已经在太行山跑了15万公里 。
不过进了太行山 , 有很多是车也到不了的地方 , 要找到有价值的太行民居 , 要一条街一条巷地走 , 不得已时甚至要翻墙 。
2018年秋天 , 贾慧献在邯郸涉县走访时 , 发现一处带有鲜明山西民居特征的两进二层四合院 。 正门门楼是砖木结构的三重斗拱 , 门檐高挑 , 很是气派 。
可惜的是 , 一把大锁横在门上 。
“外雄内秀”是山西民居的特色 , 被院墙挡住的二进门垂花门什么样 , 贾慧献实在想看看 , 但围着四合院转悠半天也没等来主人 。 怎么办?
“一咬牙 , 翻墙——”
跳进院子 , 第一眼看到垂花门 , 贾慧献就想“值了!”
门檐的木雕精细传神 , 三层斗拱层层出挑 , 形成卷云的样式 , 木构件上都雕有繁复的花饰 , 整体造型既丰富又精致 , 在贾慧献遍访的众多太行山民居中 , 要算很出彩的一处 。
“你干什么的?”贾慧献正专注选取拍摄角度 , 忽听身后一声大喊 。
贾慧献与从屋中走出的中年女子对视 , 瞬间尴尬 。 原来 , 女主人家有两处相邻四合院 , 这一处闲置上了锁 , 她听到动静 , 从隔壁院子赶来 。
听了贾慧献的道歉和解释 , 女主人没有计较 , 反而领贾慧献参观了整个院子 , 讲起祖上经商建房的历史 。
田野调查需要付出辛苦 , 有时也要有技巧、使巧劲儿 。
傅林找方言调查的发音人、贾慧献找熟悉村史古建的知情人 , 都有自己的目标群体 。
方言调查 , 找到合适的发音人至关重要 。
这次国家语委选拔方言发音人要求十分严格 。 每个调查点需要老年男性、青年男性、老年女性和青年女性发音人各1名 , 老年男女在55-65岁 , 青年男女在25-35岁 , 必须在当地出生长大 , 且父母配偶均是当地人 , 没有在外地常住 , 语言表达能力强、发音洪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