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清朝时期外国人如何才能加入中国籍?,
_原题为 清朝时期外国人如何才能加入中国籍?
在清朝时期 , 许多外国人也涉及到在中国任职、入籍的事 。
文章图片
清代早期 , 如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郎世宁等都担任了清政府的官职 , 穿清朝的官服 , 行中国的礼仪 , 甚至按照中国的生活方式生活 。
汤若望30岁那年就换上了中国服装 , 取了中文名字 , 先后被清政府授予太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等职务 , 雍正朝追封为“光禄大夫” , 官至一品 。
清政府对汤若望的祭文里有这样的评价:“掌钦天监印务事 , 故汤若望之灵曰:鞠躬尽瘁 , 臣子之芳踪 。 恤死报勤 , 国家之盛典 。 ”可见 , 这与对待本国臣子毫无二致 。
康熙的科学启蒙老师、比利时人南怀仁 , 官至正二品的工部侍郎 , 在北京去世后 , 也如同本国重臣一样 , 赐给了谥号“勤敏” 。 确实 , 清政府是把关系亲密的“客卿”看成本国臣民的 。
但清政府对“客卿”也会提出一些要求 。 英国人赫德1864年10月18日的日记记载 , 清政府为表彰他在镇压太平军中的突出表现 , 决定奖励他一个三品“臬台衔” , 并劝他“更换服装、服色、结婚和在中国定居 , 等等” 。
赫德在日记里还说 , 清政府要为他张罗一个中国老婆 , 好让他“安心”在中国效力 , 希望这个能干的英国青年被中国同化甚至“归化” , 成为中国人 。 但遗憾的是 , 赫德娶的不仅是英国妻子 , 而且终生都是英国公民 , 高官厚禄甚至女色 , 并没有使他成为中国人 。
文章图片
刘体智在《异辞录》中记载 , 在平定伊犁的战争中 , 戈登放弃了英国军籍 , 加入清军 , 被视同中国高级军官对待 。 而在帮清政府镇压太平军时的戈登 , 是英国皇家工程兵部队的军官 , 对英国政府负责 。
也有主动提出要加入中国籍的 。 被誉为“十七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发明了西方二进制的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 , 看到在华的传教士寄给他的太极八卦图后 , 带着崇拜的心情 , 写信给康熙皇帝 , 请求加入中国籍 , 并建议在北京建立科学院 。 但没有明确记载他是否如愿 。
《汪穰卿笔记》中记载 , 在清政府还没制定外国人入籍的法规之前 , 邮传部所雇的工程顾问、法国人沙海昂请求加入中国籍 。 起初大家很纳闷 , 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他在西直门外京张铁路旁购置了很大一块土地 , 但他还不满足 , 又在京汉铁路旁购买了一大块地皮 。
没有中国籍 , 不好在中国购买大量土地 , 所以他要求加入中国籍 , 但是 , 他依然不放弃他法国人的身份 。 大概这洋哥们一百多年前就看出了中国的房地产会暴涨了 。
文章图片
古代中国没有正式的国籍法 , 直到宣统元年(1909年) , 中国的历史上才有了一部《国籍条例》 。 这个条例明确规定:“凡外国人愿入中国国籍者 , 准其呈请入籍 。 ”但须具备五个条件:
“寄居中国接续至十年以上者;年满二十岁以上 , 照其国法律为有能力者;品行端正者;有相当之资财或艺能 , 足以自立者;照其国法律 , 于入籍后即应消除本国国籍者 。 ”
按这些条件 , 汤若望、南怀仁都具备加入中国籍的条件 。 如不满足这五个条件 , 也可有特例:“凡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有殊勋于中国者 , 虽不备一至四各款 , 得由外务部、民政部会奏请旨 , 特准入籍 。 ”就是要对中国有特殊贡献 。
推荐阅读
- 凭借《小芳》爆红,巅峰时期销声匿迹,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 《中餐厅3》为何外国人嫌太贵转身就走,中国人却络绎不绝
- 王一博跨年舞台变化大,脸部水肿未消退,与18年时期差距甚多
- 披荆斩棘的哥哥:节目组捧外国人?联盟之后,哪组哥哥会是赢家?
- 韩国物资有多匮乏 他们竟这样切西瓜, 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
- 肖战大学时期到底有多帅焉栩嘉三番五次夸他,看了照片我懂了
- 粉丝发布《高能少年团》时期王俊凯路透,粉丝称:想念一些十八岁
- aespa成员Winte练习生时期努力改掉方言
- 同时期出道,8年后一个是导师,一个却是学员,脸上表情太真实
- 都是中专毕业,在给外国人点餐时,赵丽颖和李浩菲的差距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