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记录」新四军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一),( 二 )


「见闻记录」新四军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一),
文章图片

日本人民解放联盟苏中支部(右一为陈超凡)
「见闻记录」新四军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一),
文章图片

松野觉
1963年 , 香河正男应日共中央委员会约稿 , 欣然提笔写下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他在苏中抗战的经历《日益高涨的苏中反战运动》 , 讲述了从1942年至1945年 , 他在新四军一师政治部敌工部陈超凡领导下 , 组织日本人民反战同盟苏中支部、从事反战活动和对日作战的故事 , 这是一篇觉醒后的日本士兵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携手共同抵抗日本军国主义斗争的故事 。 1958年香河正男返回日本 , 回国后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 , 甚至是迫害 , 命运坎坷 , 但他们致力于日中友好事业 ,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 , 撰文著书 , 揭露和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 赞扬和讴歌我军正确、英明的俘虏政策 , 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良好、广泛的影响 。
三大纪律十项注意言简意赅 , 体现了新四军的性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军民一致的原则 , 表明新四军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
二、全力维护群众利益
重视民生 , 帮助恢复宣纸生产 。
宣纸是根据东汉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造纸术发展演变而来的 。 史料表明唐代即有宣纸出现 。 宋末元初 , 曹姓人迁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 , 以制造宣纸为主 , 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 。 元明清时期 , 宣纸制造工艺日趋成熟 , 所产宣纸为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书法绘画技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和想象空间 , 宣纸业的发展空前繁荣 , 形成处处建棚、家家造纸的局面 。 可惜好景不长 , 清咸丰同治年间 , 清军与太平军在泾县一带辗转争战10余年 , 纸槽大部分被毁 , 原料基地荒芜 。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 , 泾县宣纸业经历了由恢复到发展而繁荣鼎盛的时期 , 最鼎盛期年产量近千吨 。 1937年七七事变后 , 日寇扩大侵华战争 , 大部分国土沦陷 , 交通阻隔 , 宣纸销路也因此受到阻碍 , 生产也因此一落千丈 。 与此同时 , 日寇利用侵略中国的机会 , 不断派遣特务深入皖南 , 搜集造纸原料 , 打探制作秘密 , 甚至绑架工匠 , 一些有民族自尊心的业主不堪其扰 , 主动歇业 。 至当年农历九月底 , 泾县所有纸槽全部停工 , 纸工生活无着 , 被迫出走他乡 , 另谋营生 。 宣纸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
1938年8月 , 新四军军部进驻云岭后 , 得知宣纸的窘状 , 及时伸出援手 , 安排民运部深入小岭地区 , 动员民众组建宣纸生产合作社 , 并组织召集大批流散的造纸工人回乡生产 , 并对主要技术工人给以优厚的待遇 。 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 , 新四军军部还拨出一部分资金 , 扶助宣纸的主要原料檀树的种植 , 对宣纸生产中另一种原料烧碱 , 也在茂林镇上办起一个制碱合作社 , 军部投资额达总经费的80%以上 。
「见闻记录」新四军是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一),
文章图片

在军部的直接领导和帮助下 , 小岭萧条的宣纸生产开始得到复兴 , 1940年秋 , 泾县全县各宣纸联营生产合作社共生产宣纸400多吨 。 为了稳定宣纸生产 , 新四军采取了优惠包销的措施 , 即根据宣纸成色定价 , 全额收购 。 用收购来的宣纸 , 新四军政治部印刷出版的报刊书籍有《抗敌报》、《抗敌》杂志、《抗敌画报》、《共产党人》、《战斗详报》、日文传单、毛泽东著作单行本《反对自由主义》、《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 。 这不仅使宣纸这个传统工艺免遭灭绝之难 , 而且解决了造纸工人的生计和新四军抗日宣传用纸的困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