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卢龙县:以“硬核”措施 推进美丽乡村“颜值”与“气质”同在

近年来 , 卢龙县始终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 坚持一把抓、抓一把、长期抓、抓长效 , 落实落细各项工作举措 , 全县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 美丽乡村底色尽显 , 为全县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打下高质量基础 。 2017年以来 , 先后在省级考核中名列第8和12位 , 被评为全省农村垃圾治理先进县、全省农村垃圾治理示范县 。
#乡村#卢龙县:以“硬核”措施 推进美丽乡村“颜值”与“气质”同在
文章图片

一、同频共振聚合力 , 画好干群联动“同心圆” 。 一是坚持“一把手”工程 。 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 , 明确农村环境整治为“三级书记”工程 ,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召开动员会、现场会25次 , 一级抓一级 , 层层抓落实 。 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 , 每年投入约7000余万元用于村庄保洁、改厕、农村污水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 二是层层压实责任 。 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街、包户的网格化管理工作机制 , 将工作任务分解到乡镇、村 , 落实到人 。 出台《卢龙县党建工作组1+4考核管理办法》 , 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工作组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责任 , 纳入扶贫脱贫攻坚工作方案 。 三是发动全民参与 。 建立“4+3”工作机制 , 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包联单位4支队伍作用 , 建立街长制、承诺制、评比制3种制度 , 采取党员干部带头、志愿者帮扶、示范户引领等方式 , 调动全县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 , 以庭院的“小美”聚合乡村的“大美” 。
#乡村#卢龙县:以“硬核”措施 推进美丽乡村“颜值”与“气质”同在
文章图片

【#乡村#卢龙县:以“硬核”措施 推进美丽乡村“颜值”与“气质”同在】二、统筹结合抓推进 , 实现全域整治“零死角” 。 一是与全域旅游相衔接 。 坚持“即拆即绿 , 即清即美” , 利用清理出的闲置用地打造街头游园、文化广场80余个 , 绘就了“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美好画卷 , 引导社会资本依托良好田园风光建成景区景点20余个 , 成功举办了三届旅发大会 , 带动沿线200余个村环境改善、产业发展 , 旅游收入达到65.7亿元、同比增长32% 。 二是与文明县城创建相融合 。 结合全国文明县城、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 , 组织志愿者进村入户开展志愿服务 , 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面貌 , 广泛发动带领群众投工投劳共治“六乱”顽疾、共建美好家园 。 全县创建美丽庭院9900户、精品庭院3600户 , 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 三是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 持续推进国土绿化 , 全县绿化面积每年以10万亩规模递增 , 森林覆盖率达到40% 。 深入实施“三废变三宝”工程 , 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35个 , 建成50家秸秆饲料加工企业 , 甘薯集中加工企业8家 , 实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秸秆综合利用达到98%以上 , 年处理粪污40多万吨 , 实现了甘薯企业集中加工 , 粉浆水无害化处理 , 达到了生态环保和民生保障的“双改善、双提升” 。
#乡村#卢龙县:以“硬核”措施 推进美丽乡村“颜值”与“气质”同在
文章图片

三、久久为功不放松 , 确保美丽农村容貌“不老去” 。 一是持续开展集中整治 。 在去年5轮双周推进的基础上 ,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开展村容村貌、院容院貌、屋容屋貌、个人风貌提升 , 争创示范户、文明户、放心户“四提三争”活动 , 聚焦“五清三建一改” , 全面清理积存垃圾、杂物、畜禽粪污、残垣断壁 , 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厕所改造、闲置宅基地平整、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 , 累计拆除“双违”建筑160多万平米 , 新建厕所6万座 , 农村道路26公里 , 清出了农村底色 。 二是全面推行环卫市场化 。 每年筹集4000余万元 , 将全县548个行政村、20个集贸市场、24条河流、162所学校以及530公里联村公路保洁统一招投标 。 足额配置2086名保洁员 , 1.4万余个垃圾桶 , 40辆全封闭垃圾运输车 , 实行“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管理 , 农村垃圾治理覆盖率达到100% 。 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 , 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 。 三是创新文明实践方式 。 依托54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 结合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提升 , 利用“随手拍”等形式对乱扔垃圾、乱泼脏水等不文明行为及时曝光 , 带动群众破除陋习、树立新风 , 构建人与人和谐、村与村协作的乡村新风尚 , 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格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