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鲁班』,京华物语③|紫禁城建成600年,再忆巧匠“蒯鲁班”( 四 )


除了增高87厘米 , 这次秘密重建对“蒯祥制式”的最大修改是在彩绘装饰上 。 天安门城楼正脊两端的大吻 , 本为龙 , 有人认为 , “仙人走兽”装饰和城楼上的“金龙和玺”彩画都是“封建四旧” , 应该打倒 , 要用葵花和延安宝塔等取代龙雕龙饰 。 也有人认为应当按照传统的方式修建
(真为这些人的勇气点赞!)
, 认为只有用级别最高的“金龙和玺”彩画、大面积描金 , 才能与天安门的政治地位相符 。 在当时的档案文件中 , 还有“工农兵”“万年青”“井冈山”等备选图案 。 周恩来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天安门彩画整体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图案 , 勾头等小型琉璃瓦可用“向日葵”图案 , 其余一切照旧 , 没有改龙吻 。 1984年天安门城楼维修时 , 彩绘图案恢复了历史原貌 , 即金龙和玺 , 只是“向日葵”琉璃瓦勾头仍保留至今 。
『蒯鲁班』,京华物语③|紫禁城建成600年,再忆巧匠“蒯鲁班”
文章图片

金龙和玺
今天 , 很少人会关注紫禁城的设计建造师蒯祥 。 紫禁城积淀的厚重历史文化及被赋予的国家权力象征 , 已使它远不是一座单纯的建筑 , 但它的设计建筑师却被历史的尘埃遮蔽 。 那个来自苏州 , 能两手并举绘龙 , 精准放线 , 有着天才想象力及精准落实能力的年轻人 , 他只是克勤克俭尽了一个建筑工匠的本分 。 他一心一意做的就是在北京的晴空下建造红墙金瓦 , 辉映天地间 。 那是与他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截然不同的北方气象 , 他成功了 , 成就了举世赞叹的辉煌 。
蒯祥大概想象不到 , 他设计建造的皇宫南门承担了一个大国的建筑标志、政治标志、文化标志 , 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 小了说 , 它是紫禁城城门 , 大了说 , 它是国家的象征 。
自朱棣永乐十九年
(1421)
在此处昭告天下 , 大明迁都北京 , 这座城门便是明、清两朝皇帝颁发重大诏令之地 , 称为“金凤颁诏” 。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凡国家大庆、覃恩 , 宣诏书于门楼上 , 由垛口正中 , 承以朵云 , 设金凤衔而下焉 。 ”这是一套隆重繁琐的皇帝颁诏仪式:皇帝诏书宣读完 , 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 , 衔放在木雕的金凤嘴里 , 再用彩绳悬吊“金凤”从天安门垛口正中徐徐放下 。 城楼下早有礼部官员双手捧着“朵云”
(即雕刻成云朵的木盘)
等在那里 , 这样 , “金凤”嘴中的诏书也就落在“朵云”中了 , 此举便是“云盘接诏” 。 完成仪式 , 诏书才能向全国各地颁发 , 由此可见天安门具有的显赫政治象征 。 遇有皇帝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活动 , 都要启用天安门 。 皇帝每年祭天、祭地、祭五谷时 , 也由此门出入 。 此外 , 将领出征时祭旗、御驾亲征时祭路、刑部秋审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 。 同时 , 天安门还是“金殿传胪”的场所:当年考取的进士身着公服 , 恭立于天安门前听候传呼 , 然后与王公大臣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 , 肃立恭听宣读考取进士的姓名、名次 。 故而 , 能恭立于天安门前便象征着寒门读书人即将跳过“龙门” 。
『蒯鲁班』,京华物语③|紫禁城建成600年,再忆巧匠“蒯鲁班”
文章图片

仙人走兽 。
1949年以后 , 天安门成为现代中国的象征 , 并被设计入国徽 。 今朝天安门对于中国、中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 , 它以其500多年厚重的历史内涵、高度浓缩的中华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 , 以及政治中心的象征性 , 吸引天下游客驻足参观 。
今天的大都市建造了无数标新立异的高楼大厦 , 谁第一高 , 谁第二高 , 谁是地王 , 谁更摩天
(摸天)
, 但能被人呼出其名的又有几幢?而在中国 , 又有谁不知道天安门 , 谁家相册里没有几张在这个城门下的留影呢?那么 , 也请记住那位把一生聪明才智都献给了北京城建设的苏州人蒯祥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