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嗣瑗]裘陈江︱耆龄家世生平考证(上),( 六 )


在溥仪离开紫禁城后 , 由于耆龄的职责所在 , 还担任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的成员 , 与民国委派的人员一同点查清宫物件 , 作为交割善后 。 另外尚有值得一说的 , 便是1928年耆龄与宝熙、陈毅、徐埴等人参与了东陵盗案的善后工作 。 《赐砚斋日记》连载于《中和月刊》 , 始于1942年第三卷第六期 , 此后几乎没有间断 , 日记所记内容在甲子年八月十五日(1924年9月13日)戛然而止 , 直接原因便是抗战胜利在即 , 有着亲日背景的《中和月刊》停刊(终于1945年第六卷第三、四期合刊) , 日记连载也不得不就此打住 。 而耆龄在1928年的东陵办事日记 , 以《耆寿民日记》为名 , 作为《戊辰东陵案文献》之一种 , 早于其他部分的《赐砚斋日记》 , 最先刊登在《中和月刊》1941年第二卷第八期 , 其中选录了与东陵一案有关的日记文字 。 宝熙、陈毅、徐埴三人留下的日记或纪事诗也作为《戊辰东陵案文献》一同刊登 , 几种史料合看 , 则对于被盗各陵的惨状 , 来回路途的艰辛 , 均可了若指掌 。 耆龄自1908年开始参与东陵估修 , 至此已二十年 , 于陵工熟悉且为人勤恳 , 也可说是拖着病躯做成了人生最后一项大事业 。 因此当1931年昭西陵被盗 , 溥仪君臣谈及几年前的东陵案时 , 感慨“当日在事者如陈毅、耆龄先后物故 , 今已不可再得 , 深可忧伤” (《胡嗣瑗日记》 , 32页) 。 本文开头已经提到 , 耆龄于1931年4月30日去世 , 不过也有幸运的一面 , 因为没有来得及碰到溥仪出逃东北一事 , 免去了他必定要做出的抉择 。
[胡嗣瑗]裘陈江︱耆龄家世生平考证(上),
文章图片

耆龄《赐砚斋日记》在《中和月刊》连载时的首页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