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嗣瑗]裘陈江︱耆龄家世生平考证(上),( 三 )
耆龄之孙惠伊深后来撰有《禁城夕阳》一书(该书虽以耆龄为主人公 , 自称是利用祖上留下的文献而撰成的小说 , 但所作文字多为戏说 , 惟所附人物照片较为珍贵) , 其中提到耆龄向上四代均为单传 , 其祖父无子嗣 , 诚勋乃是由远房过继而来 , 直到耆龄这一辈方打破单传的纪录 , 另一子便是次子增龄 。 1924年1月30日 , 耆龄在日记中记道:“先严子女三人 , 今日只留我在 , 妹出嫁甫六年 , 遇人不淑 , 以致短折 , 伤哉” , 当日其妹病故 , 而其弟增龄也先已过世 。 现存耆龄与冒广生三十通书信中 , 其中就有一封书信正好是增龄亡故之后所作 , 其中第十五封书信中云:“连接手书 , 并苦亡弟诗一章 , 情真语挚 , 读之泪下 。 亡弟先我而死 , 实梦想所不到 。 其作病之原 , 由于知耻 , 回思往事 , 能不痛心?”可惜这些书信均无确切时间 , 不过这封信的后半段提到“家严身体如昔 , 尚能自遣” , 则诚勋尚健在 , 可知增龄去世应在其父(1915年去世)之前 。 不过增龄早年的详细履历也可从《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找到 , 时为光绪二十九年七月 , 其中称:“增龄 , 现年二十七岁 , 系正红旗满洲觉罗俊桐佐领下人 , 由监生 。 光绪十六年六月遵郑工例报捐员外郎 , 指分六部行走 , 十七年七月遵新海防例报捐花翎 , 二十七年九月遵新海防例报捐知府分缺先选用 , 二十九年六月遵新海防例报捐道员双月选用 , 又捐指分江苏试用 。 是月呈请分发复遵新海防例报捐三品衔 , 于七月十一日由吏部带领引见 , 奉旨照例发往 。 ”可见其一路依靠的均是捐纳 , 而据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目录检索可知 , 其父诚勋是于光绪二十九年八月初十日为其上折谢恩 , 折名为《奏为次子增龄以道员奉旨分发江苏谢恩事》 , 与增龄履历相符 。 而到了光绪三十二年 , 诚勋因调任江宁将军 , 与其子同在一省为官 , 故上折请示 , 是否应予以回避 , 折名称《奏为臣奉命来宁镇守次子江苏试用道增龄应否回避请旨事》 , 而时为两江总督的端方则在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上折 , 认为无须回避 , 折名称《奏为江苏试用道增龄无须回避仍归江苏补用事》 。 最后可知的是 , 宣统元年八月十九日 , 时任察哈尔都统的诚勋又上折谢恩 , 这次是增龄被保为副都统 , 折名称《奏为次子增龄蒙保副都统记名简放谢恩事》 , 以上便是增龄的大致任官情况 。 在史料笔记中还有一则与之相关的记载 , 其中称辛亥年被革命党暗杀的广州将军凤山 , 其一女便是嫁予增龄 , 而后诚勋宅中曾遭失窃 , 因凤女失去一箧大为可惜 , 据说是因凤山贪婪而其女陪嫁甚丰之故 。
另外 , 惠伊深在《禁城夕阳》一书的序言中还提到 , 耆龄一家与清朝皇室有着多重姻亲关系 。 耆龄第一位夫人为佟佳氏 , 而其续弦夫人瓜尔佳氏是荣禄侄女 , 与溥仪生母(即醇亲王载沣的福晋)为堂姐妹 。 关于这一点 , 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一书中也称耆龄“和逊帝的生母醇亲王福晋的外家有婚姻关系 。 ” (62—63页)另外 , 耆龄有一子名惠均 , 即后来著名的画家惠孝同(1902—1979年 , 号柘湖 , 别号松溪 , 1920年入中国画学研究会 , 师从金城 , 参与发起“湖社”) , 他的第一位夫人为他塔拉氏(据《湖社月刊》可知 , 汉名作唐含章 , 字梅生 , 亦擅画;据惠伊深称 , 作唐梅 , 恐回忆有误) , 为珍妃、瑾妃的亲侄女 , 他塔拉氏之妹(汉名唐石霞)又嫁与溥杰 。 因此当民国初年 , 耆龄担任小朝廷内务府大臣 , 其与宫中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 这从日记中记载的四宫太妃(尤其是永和宫的瑾妃)对其家庭成员的屡次赏赐可见一斑 。 另外耆龄儿媳他塔拉氏常带子女进宫会亲 , 也不是一般大臣家庭所能有的资格 。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