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蜀」浅谈诸葛亮用人的得失和魏延的悲剧,
_原题为 浅谈诸葛亮用人的得失和魏延的悲剧
汉末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在我国古代政治家中确实是一位佼佼者 。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和为追求天下统一大业而鞠躬尽瘁的奋斗精神 , 以及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风范 , 确实使人敬佩 。 可他也不是完人 , 也有他的短处 。 对于诸葛亮其人 , 历史学家和政治家们都曾有过不少评述 , 可惜由于历史的局限 , 或者由于“为贤者讳”之类的思想所囿 , 抑或由于敬仰之情 , 不愿言其瑕者甚多 , 尤其是在他对待和使用蜀国大将魏延问题上更是讳莫如深 。 《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这一说 , 为好多人所熟悉和接受 。 这就须从历史本来面貌来辨其真伪 。 这里我只就诸葛亮用人之得失和魏延之悲剧发点议论 。
文章图片
在汉末军阀割剧、群雄争霸的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刘备是很有抱负和胆识的 , 他深知人才之难得 , 怀着求贤若渴的心情礼贤下士 , 不惜“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做自己的得力助手 。 当时刘备已是47岁的皇室将军 , 而诸葛亮则是27岁的书生 , 而就是这位“乡下知青”在见面时竟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的战略决策 。 在短短三百字的《隆中对》里分析和预测到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历史趋势 , 并从政治、军事、内政、外交诸方面作了精辟的分析 , 可以说它是蜀汉开国的奠基石 , 无愧于千古奇策的赞誉 。 这个战略决策的执行开创了刘备事业的新局面 , 问题是诸葛亮没能根据后来的形势变幻发展及时修正其中已经过时的一些计划和设想 。
【「吴蜀」浅谈诸葛亮用人的得失和魏延的悲剧,】《隆中对》提出:据有荆、益之后再逐鹿中原 , “天下有变 ,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将军(指刘备?勇率益州之众出秦川” , 这就是说 , 在占有荆州之后 , 应一路兵向宛、洛 , 一路兵出秦川 , 以钳形之势向曹操军事集团进攻 。 看来 , 这个方案在孔明出山之前提出似乎无可厚非 , 问题是后来秦川与宛、洛在政治、经济地位上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 荆州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 如果只凭益州兵马出秦川进击曹魏 , 走当年刘邦“暗渡陈仓”的老路 , 是很难取胜的 。 再则 , 在“赤壁之战”12年后吴蜀联盟已经严重破裂 , 镇守荆州的关羽刚愎自用 , 违背联吴抗曹的外交国策;对荆州极为敏感和重视的孙吴联合曹操以“讨关羽自效” , 派吕蒙、陆逊抄关羽后路 , “白衣渡江”袭取江陵、公安;曹操由洛阳进驻宛城 , 并令徐晃率大军增援被困襄阳的曹仁 , 同孙权南北呼应夹击关羽 , 致使关羽兵败临沮 , 身陨麦城 。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 , 感情用事 , 军事指挥不当 , 结果蜀军又遭“火烧连营”之败 , 损兵三分之一 , 元气大伤 , 逐鹿中原的雄图已经难以实现 。
探究起来 , 原因固然很多 , 主要还是当时政治、军事、经济重心已不在关中 , 而在宛、洛、许昌地区 。 占据秦川关中固然重要 , 但荆州的战略地位已比汉中、秦川重要得多 。 荆州失 , 蜀军必会被封闭在秦岭、大巴山和巫山一线以内的崇山峻岭中 , 在战略上处于极不利地位 。 然而 , 据守荆州的蜀汉大将关羽居功自傲 , 辱骂东吴为加强吴蜀联盟而“结亲”的来使 。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批评关羽是破坏吴蜀联盟 , 导致蜀之颓亡的始作俑者 , 这可能言之过重 , 但关羽对损害吴蜀联盟应负很大的责任 。 然而以刘备之雄、诸葛之智 , 对荆州战略地位对蜀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使关羽孤军远悬 , 未给增添一兵一卒 , 也未令近在上庸的刘封、孟达之军向关羽靠拢 , 更没有令其阆中(嘉陵江中游)的张飞、江州(重庆、涪陵一带)的赵云两支战斗力较强的精兵去增援关羽 , 应当说是最重要的失误 。 难怪陈寿在评诸葛亮时说:“应变将略 , 非其所长欤!”
推荐阅读
- 国内可称之为大国创新的节目有哪些呢?一起浅谈“大国”“创新”
- 浅谈“地狱黑仔王”——梁汉文
- 诸侯|从''楚王好细腰''说起,浅谈先秦士的起源
- 顶级流量|《这就是街舞4》:各队长实力皆不弱,浅谈本届冠军会花落谁家
- 队长们|《这就是街舞4》:各队长实力皆不弱,浅谈本届冠军会花落谁家
- 实力|《这就是街舞4》:各队长实力皆不弱,浅谈本届冠军会花落谁家
- 益州|北宋奇人:做官不只判案,还亲自仗剑行刑,被蜀人誉为诸葛亮第二!
- 见闻记录|浅谈广德茶文化
- 胡侃|胡侃三国:为何说刘备、五虎上将、诸葛亮加一起,都没有曹操一人强?
- 民居|浅谈四川客家民居的分布与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