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多多|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三 )


文章插图

但问题是 , 电视剧将染发作为不良少年标签的灵感又来自于哪里呢?
艺术才是真正来源于生活 。 或许 , 正是因为人们早已习惯把染发看作不守规矩的代名词 , 才会对影视剧中“染发的少年就是坏孩子”这样的逻辑深信不疑 。
十几年前 , 当非主流少男少女45度角仰望星空 , 杀马特留着五彩缤纷的反重力长发在社交网络流窜时 , 染发就不可避免地成了这群人的集体符号 。
当然 , 这种行为真正在主流舆论里激起水花的时间 , 必然要比杀马特早得多 , 但这其中的逻辑 , 却未必有什么不同 。
主流舆论奚落他们 , 对他们夸张的造型、魔幻的行为嗤之以鼻 。
也有家长警告自己的孩子 , 别学他们 , 因为这些穿着怪异 , 语言另类的年轻人 , “看着不像好人” 。
黄多多|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文章插图

可他们真的“坏”吗?
导演邢维曾经拍过一个纪录片 , 叫做《梦与路——小镇青年 双面人生》 。 片子一共三集 , 其中第二集 , 讲述的就是几位杀马特青年的故事 。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以这样夸张的造型示人时 , 他们的回答并不像外表那样让人震惊:
“做完这个造型之后 , 我感觉很自信很自信 。 ”
这些来自小地方的底层青年 , 真的很需要做些什么来融入这个毫无人情可言的新世界 。
面对城市的强势与陌生 , 夸张的造型给了他们勇气 。
黄多多|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文章插图

而在大众视野中 , 这些底层青年的个性表达显然是不受欢迎的 , 因为他们惊世骇俗的审美实在是和主流审美向去甚远 。
但不受欢迎的 , 并不只是这些非主流青年的叛逆 。
被主流价值观规训的人们似乎越来越抗拒个性 , 一边为自己画好一个刚好能融入主流的舒适圈 , 一边又忙不迭地把圈外的人劝诫进同一个圈子里 。
尽管那些游离在圈外的人不一定是什么危险份子 , 但这并不会妨碍“过来人”们如老母亲一般循循善诱 。 毕竟 , 顺从主流 , 似乎比叛逆来得安全得多 。
可问题是 , 叛逆 , 又如何呢?
03主流永远在变 , 谁来定义“叛逆”?
很多人一定注意到了 , 这一次的风波由染发而起 , 可其中涉及问题其实并不只有染发 。
在网友的举报理由中 , 还包括“花里胡哨”的穿着 。
说白了 , 就是某种认知视角下的“奇装异服” 。
它们和打耳洞、浓妆艳抹一起 , 成为这个时代里继早恋之后 , 最能触动老师家长敏感神经的“不良行为” 。
大人们对于这些行为的无端反感 , 形成得如此有理有据 , 实行起来又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 以至于到了成年之后 , 也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 。
黄多多|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文章插图

去年 , 一位中学老师被爆料亲自在学校门口提桶给所有女生卸妆 。
因为卸妆对象是中学生 , 所以人们理所应当地觉得“学习为重”“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 , 为这种粗暴行为拍手叫好 。
黄多多|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文章插图

当街舞老师因为纹身被家长联名举报辞退 , 人们又觉得 , “青年的价值观培养关乎民族未来” , 作为老师 , 确实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
尽管最后也没人出来解释 , 纹身和价值观到底有什么关系 。
黄多多|被投诉的“动画人物染发”,是让谁看不惯了?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