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 二 )


唐朝的时候 , 有些本草书记载说 , 吃猪肉会中风 , 所以猪肉一下就不值钱了 , 也没人愿意吃 。
马肉则是被一个清朝的名医重重打击了 。 名医叫王士雄 , 他在《随息居饮食谱》里指出:“马肉:辛苦冷 , 有毒……其肝 , 食之杀人 。 ”
但好在 , 猪肉遇到了苏东坡 。
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
文章图片

北宋时期 , 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 , 薪水非常低 。 他发现 , 怎么当地的好猪肉价贱如粪土 , 但是没什么人愿意去吃?
所以他买来肉 , 亲自烹饪 , 加入了调料 , 用文火慢炖 , 创造出了“东坡肉” 。 可能不像现在是红烧的 , 而是白煮的 。 因为“酱清(酱油)”这个名称 , 是到南宋的《山家清供》才出现的 。
苏东坡还写了一首打油诗《猪肉颂》:“每日起来打两碗 , 饱得自家君莫管 。 ”他一早就要吃两大碗 , 看在我贪肉之徒的眼里 , 真是不亦快哉 。 渐渐地 , 猪肉开始在民间复兴 , 等到满族人入关 , 猪肉重获皇家、官府认可 。
那个说马肉有毒的清朝名医王士雄 , 对猪肉倒是很推崇 , 引用袁枚的话 , 给了它“广大教主”的称号 , 意思是 , 猪全身除了蹄甲、毛不能食用以外 , 其他都能尽为人用 。 散文家梁实秋还写过吃猪全席 , 共128道菜的盛况 。
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
文章图片

马肉就没那么幸运了 。 很多人认为马肉不好吃 , 会觉得它酸 , 但其实是因为一些马劳作过多 , 乳酸堆积的原因 。
而且经分析比对 , 马肉营养堪称丰富 , 每100克中 , 约含蛋白质19.6克 , 脂肪0.8克 。 含铁量比猪肉高5~6倍 , 比牛羊肉高3~4倍 。 长期食用马肉 , 还可防治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症 , 有益于人体健康 。 可以说马肉是最被中国人低估的肉了 。
法国人老早就爱吃马肉了 , 以前是从波兰用船把活马运来 , 现在从美国、加拿大进口 。 日本的熊本市人更是疯狂 , 马肉馆随处可见 , 马肉刺身特别抢手 , 每年还从中国和阿根廷等地大量进口 , 且嫩度更胜于上等和牛 。
我吃过好几次马肉 , 精选小马背脊上的一条肉来做刺身 , 无上美味 , 几乎入口即化 。
当然 , 猪肉的盛行也不仅是苏东坡的功劳 。 相比猪肉 , 马有征战之用 , 牛有耕作的用途 , 狗会看家、会协助狩猎 , 现在是大家的宠物 , 它们都有各自的用途 。 羊肉虽也受欢迎 , 但它属大补之物 , 不能像猪肉那样常吃 。
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
文章图片

羊肉与狗肉的“云泥之别”
羊肉和狗肉都有过改变中国历史的“丰功伟绩” 。
《左传》记载了一碗羊羹导致灭国的故事 。 春秋宋国的大夫华元 , 在跟郑国军队对战的前一晚 , 烧了羊羹给所有的战士们吃 , 唯独漏了为他驾车的羊斟。
结果第二天对战时 , 马夫羊斟就说:“昨日羊羹由你做主 , 今天驾车是我做主 。 ”驾着马车直冲到敌营阵营 , 结果华元就被俘虏了 , 于是宋军惨败 。
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
文章图片

相传刘秀因为一碗狗肉龙袍加身 。 当年王莽篡位后 , 宗室的刘秀起兵讨伐 。 有一次战败 , 刘秀落荒而逃 , 单枪匹马来到一个破庙里 , 饿得发晕 。 刚好看到门外有一只被人打死的狗 , 自己吃饱后 , 又把剩下的狗肉拿去卖 。
因为烧得好吃 , 狗肉又烂又香 , 很快就卖完了 。 他得到了些盘缠 , 立刻纵马归队 。 等到刘秀登基后 , 他一直忘不掉这顿狗肉 , 还在宫中大吃狗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