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 四 )
我曾祖父是个举人 , 当过扬州府的训导 。 我的祖父是个贡生 。 我的外祖父是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毕业的 。 我们全家搬到台湾后 , 我父亲成了一名法官 。
在这样的家世面前 , 我的前半生是非常失败的 。
30岁之前都没有交过女友 , 联考(相当于大陆的高考)考了4次 , 终于考上辅仁大学法律系 。 通过特考 , 后来在调查局工作 , 一直到退休 。
我父亲其实对我一直很失望 , 我在美食方面的成绩在他看来:“稀松平常 , 文人之末事也 。 ”他还是希望我考司法官 , 看到我就叹气 , 一直叹到我45岁吧 , 看我大概不成材了 , 才算了 。
文章图片
朱振藩的部分藏书
在我14岁那年 , 我父亲曾送我一本《古文观止》 , 我特别喜欢 , 没事就读 。 所以我15岁就开始写文言文 , 后来我用文言文给同学写信 , 对方说我再写就不回我信了 。 大概我唯一跟“朱熹后人”比较接近的 , 就是这里了 。
父亲的收入虽然菲薄 , 但是一半以上都花在吃上 , 从小到大 , 我们没有一餐是马虎的 。
我15岁之前都是住在乡间 , 家前面是个池塘 , 后面是竹林 , 两侧都是农田 。 我小时候都是吃田鸡、鱼、竹笋、自家养的鸡鸭和番石榴、香蕉 。 天堂般的日子 , 都是自给自足 。
写美食之前 , 我一直都有在写文章 , 写过政府机构里的清流月刊 , 写过高尔夫球杂志中的面相、书法专栏……
后来有一个编辑听说 , 我对饮食下过一番功夫 , 因为我1984年开始就有计划地吃 , 她说你为什么不付诸文字 , 于是我就开始写 , 没想到走了不归路 , 在餐桌上找到人生的真谛 。
我高中的时候 , 就看过自己的面相 , 嘴型窄 , 张口却能极宽 , 唇肉丰厚 , 菱线明显 , 命相学是一生吃喝不尽 。 现在回过头来看 , 虽没大富大贵 , 也算相符了 。
文章图片
中华饮食值得被更加重视
到了可以退休那一年 , 我毅然决然就退休 , 赶紧就到大陆展开寻味之旅 。 我第一次到上海 , 我记得海关问我的第一句话是:“朱先生首次来大陆观光旅游吗?”我说:“不是 , 我是来品尝美食的 。 ”
文章图片
2011年我第一次到上海 , 待了9天 , 印象最深就是第一次到阳澄湖去吃大闸蟹 。 后来上海去了有10次 , 半个中国大概加起来也有30次 , 算是赶进度 。
别人旅游 , 是起早去景点打卡 , 我旅游 , 都是早起去吃美味的 。 比方说 , 天寒地冻时 , 我在苏州想吃一家老面馆 , 早上6:50分开门 , 我6:51分就到了 。 面最好吃是第一碗 , 同一锅汤汤会越煮越糊 , 头汤面才能面条滑溜、汤头清新 。
另外我对上海的“老吉士”、“聪菜馆”、“食庐”;河北磁县的“猫腻饺子拖驼面”;北京的“晋阳饭庄”;洛阳的“真不同”饭店等 , 都印象极深 。
文章图片
但这些美味说出来好像大家知道得不多 。 不少菜系已经到了复兴的时候 , 饮食文化还值得被更加重视 。 我写书也是想让更多人熟悉美食的典故和演变 , 挖掘饮食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
我这一生就是到处找吃的入腹 , 唯一向外出的方式就是写作了 。 吞进世间美食 , 吐出感悟和文化 , 这一吞一吐的人生 , 不亦快哉!
注:文内所指“十大肉菜”为朱振藩老师所评选
【马肉|为什么中国人无肉不欢?这有历史原因】图片来源:朱振藩、网络
推荐阅读
- 欢欢喜喜过大年!全红婵老家农村热闹非凡,红姐遗憾错过精彩场面!
- 今晚《中国梦·我的梦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节目单来啦!
- 主持人换掉董卿,中国诗词大会收视率不降反升,到底谁更厉害
- 因参加《中国好声音》走红,嫁给爱奇艺副总裁,后来成人生赢家
- 在“冰天雪地”中演奏交响乐 春晚上的中国式浪漫
- 《开端》更新连占十条热搜,王萌萌为什么下车,你真的看懂了吗?
- 2021《中国好声音》正式官宣,导师阵容大变更,谁会更胜一筹
- 欢欢喜喜过大年!全红婵老家农村热闹非凡,红姐遗憾错过精彩场面
- 中国好声音:曾溯恕输给忘词的张露馨,为何?她输给了赛制
- 中国婆婆在韩国,做了一顿饭,引起主持人质疑:中国人都这么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