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战争|徽商衰落过程中绩溪商人经营策略( 四 )


在南通经营土布的张静甫 , 虽然从事传统商业经营 , 但大力支持张謇的大生纱厂和当地的轮船交通事业 。 他在张謇创办的工交企业中 , 面粉厂拥有股权2/3以上 , 轮船公司占股权1/3左右 , 另在纱厂、铁厂、绸厂均有一定的股份 , 在大生纱厂资金周转困难时 , 能冒着风险帮助大生纱厂度过难关 , 对近代工业发展具有一定贡献 。
绩溪商人中更有直接从事近代工商业投资的 。 甲午战争后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在兴办民族工业 , 提倡国货等爱国思想影响下 , 1907年绩溪高迁人吴兴周在芜湖发起成立了“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 成为安徽省最早的民办电灯公司 。 吴兴周任董事长 , 后来绩溪人程宝珍 , 泾县人翟凤祥先后任过董事长 。 吴兴周以“明远”为基础 , 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 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机 , 广泛投资兴办民族工商业 。 与人合资开办大昌火柴厂、益新面粉厂、恒升机械厂、电镀厂、电话局、汽车运输公司、国货公司、恒茂五金厂等 ,并在宣城、郎溪城内投资石油、近代电力等工商业 , 吴兴周成为安徽实业界巨子 。 另有绩溪人周协恭、胡练九等人都曾创办近代企业 。
农民战争|徽商衰落过程中绩溪商人经营策略
文章图片

民国24年芜湖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近代绩商还积极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进军 。 他们捐资助学、创办书院 , 推动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 。 1903年绩溪城内人汪孟邹在芜湖长街创办近代安徽第一家新书店——“科学图书社”;1913年他在上海创办“亚东”图书馆 , 出版新标点图书 , 广泛宣传进步思想文化 , 成为全国著名的图书出版社 , 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 1904年 , 汪惕予在上海创办“中国自新医科学校” , 并任院长 , 1908年附设“医学补习夜校”;1909年创办“中华女子看护学校”、“中华妇产科学校” , 所办医校均为中国推行西医之首创 , 为传播新医学 , 编辑发行医学报刊杂志、出版医学专著20余种 。 汪惕予医术医德超群 , 并广泛结识沪上政界、商界、医学界、文艺界社会名流 , 1913年被推举为全国医界联合会会长 , 有“中国医学之父”的美誉 。
正是以上种种因素 , 至建国前 , 绩溪全县旅外经商者占总人口25% , 最高年份达30%以上 , 高于徽州其他县约三四倍 , 江南商埠有“无徽不成镇 , 无绩不成街”的说法 。
附注:
关于近代徽商研究 , 梁仁志、王玉娟著《加强近代徽商研究刍议》(《光明日报》(史学版)2009年11月7日);曹觉生《解放前武汉的徽商与徽帮》(《江淮论坛》编辑部编《徽商研究论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赵华富在《徽州宗族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第515页)通过分析徽州宗族在近代的经营 , 说明了不仅道光年间 , 即使是民国时期 , 徽州宗族商人仍然是一个浩浩荡荡的商人群体 。
冯建辉《近代徽商研究——以1830年-1949年为中心》(山东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 论述了直到解放后 , 徽商依然存在 , 作者着重在茶叶、典当业等行业 , 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 , 展现近代徽商在全国范围内的经营 。
蔡玲存《徽商的近代发展与式微——以其在上海的活动为例》(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 通过近代徽商在上海的茶叶、典当业、墨业和其他传统行业的继承与发展 , 阐述徽商在上海商业活动中遭遇的困难和挑战 。
(作者系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农民战争|徽商衰落过程中绩溪商人经营策略】童达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