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汉魏晋年间,为什么名士们都喜欢“怼督邮”( 二 )


但不管是谁打了督邮 , 你听听就知道了 , 这位督邮大人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 那么问题来了 , 为什么这督邮 , 那时候敢这么豪横 , 横到不打一顿不老实?
名士|汉魏晋年间,为什么名士们都喜欢“怼督邮”
文章图片

看看汉代的制度就知道了 , 其实“督邮”在汉朝 , 乍一看去官不大 , 只不过是“郡国守相”下面的“属吏” , 俸禄也非常微薄 。 比如县令刘备被督邮欺负时 , 他自己每年的俸禄至少要有三百石 , 而欺负他的督邮呢? “年薪”也就刘备的三分之一 。 而且比起郡守县令们“有车有马有官衙”的威风景象 , 督邮们却惨得多 , 理论上出行没车没马 , 甚至有时“行则负担 , 卧则无被” , 就靠两条腿走路 , 走哪里住哪里 , 一个铺盖卷就将就了 。
那么待遇如此“悲催”的督邮们 , 为何还敢在刘备陶渊明面前这么“横”呢?因为看上去职务不高的督邮 , 权力却极大 。 以《后汉书》的形容说 , 督邮可以“监属县” , 发现不称职的县令 , 就能弹劾甚至“收捕” , 比如东汉汝南太守王堂手下的“四部督邮” , 一口气就罢免了辖区内四十多名官员 , “杀伤力”十分强大 。 甚至有时还可缉拿犯人督查豪强 。 换句话说 , 做县令时的刘备陶渊明 , “小命”就在督邮手里捏着 。
如此设计 , 也是汉代“郡国”体制下的产物 , 渗透着汉王朝“以小制大”的如意算盘 。 但放在东汉末年的乱世里 , “官小权大”的督邮 , 也就成了祸国害民的“重灾区” 。 到了东汉末年时 , 督邮“贪秽受取 , 干乱吏政”都已是常事 。 《三国演义》里“打督邮”一段 , 就是生动写照 。 以这个意义说 , 罗贯中为这段 , 也是做足了历史功课 。
名士|汉魏晋年间,为什么名士们都喜欢“怼督邮”
文章图片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好的督邮呢?
有 。
高堂隆 , 他是西汉经学家高堂生的后代 。 少年时就被泰山郡太守薛悌任命为郡督邮 。 当时郡里的督军和薛悌争强 , 直呼薛悌的名字并训斥他 。 高堂隆按剑怒斥督军说:“从前鲁定公受到侮辱 , 孔子登上高阶;赵王弹奏秦筝 , 蔺相如奉瓦缶让秦王演奏 。 当着臣下面而直称君名 , 按礼仪该责罚你 。 ”督军大惊失色 。
名士|汉魏晋年间,为什么名士们都喜欢“怼督邮”
文章图片

后来 , 魏明帝时期 , 高堂隆做了郎中 。 魏明帝曹叡喜欢大兴土木 , 建造各种宫殿 。 高堂隆看不过这样的劳民伤财 , 多次援引各种天象、异象来进行劝谏 , 让他别搞大工程了 , 唬得曹叡一愣一愣的 。
到了高堂隆的晚年 , 曹叡一门心思想封禅泰山 , 准备让高堂隆撰定相关礼仪 。 结果高堂隆接到命令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 曹叡叹息道:“上天不愿让我做成这件事 , 高堂生舍我而亡了!”
名士|汉魏晋年间,为什么名士们都喜欢“怼督邮”
文章图片

我们无从考证高堂隆的死是不是“尸谏” , 但从他的所做作为当中 , 我们能够发现一件事:督邮坏不坏 , 除了制度的问题 ,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人 。
有时候我也在想 , 你说如果赵晔、陶渊明、刘关张他们遇到的是高堂隆这样的督邮 , 会不会他们的人生也会因此改变?碰到坏督邮 , 对他们来说算是另一种机遇吗?
对了 , 到了隋朝 , 督邮这个官职就被废止了 。
此后天下无督邮 。
参考资料:《后汉书》、《魏史》、《三国演义》、曹美娜:《<吴越春秋>作者赵晔生平解说与考证》、高荣《论汉代的督邮》、白振奎《千夫所指说督邮》
往日文章精选:
_原题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