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教育部:低风险地区中小学学生校园内无需戴口罩( 五 )


8.寄宿制学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应当定期合理安排学生出入校 , 正常教学期间原则上不得出校 。如必须出校 , 须严格履行请销假程序 , 并告知家长 , 规划出行路线和出行方式 。外出时 , 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
9.开展健康教育与技能培训 。学校应当将新冠肺炎及传染病防控知识与技能等纳入开学第一课内容 , 让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 做好自我防护 。通过微信、校园网、校讯通等多种途径将相关知识技能信息推送给师生和家长 , 提高师生、家长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 。
10.学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 , 提醒家长加强自我防护 , 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 做好亲子沟通 。建立学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健康状况和风险接触信息档案 , 学生在校外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 , 家长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 , 并送医就诊 。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心理支持疏导 。关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心理状况 ,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 开设心理咨询、公布心理求助热线等方式给予适当心理援助 。对未能及时开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 , 更要做好心理疏导 。
12.加强学生近视防控 。疫情期间 , 学生户外活动减少 , 电子产品使用过多 , 增加近视发生和进展的风险 , 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注意做好近视的防控 。教师授课应当减少使用电子产品 , 减少线上教学及作业时间 。引导学生适当科学运动 , 平衡营养膳食 , 合理安排作息 , 提高机体免疫力 。
13.学生在上、下学途中尽量做到家庭、学校“两点一线” , 避免不必要外出活动 。最好采取步行、自行车、私家车方式上下学 , 乘坐公共交通或校车时应当注意个人防护 , 不与他人交谈 , 与他人保持合理间距 , 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物品 。上学到校或放学到家应当及时洗手 。
14.注意教职员工防护 。教师授课时不需戴口罩 , 校门值守人员、清洁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等应当佩戴口罩 。食堂工作人员应当穿工作服 , 并保持工作服清洁和定期洗涤、消毒 。妥善保管消毒剂 , 标识明确 , 避免误食或灼伤 。清洁消毒人员在配制和使用化学消毒剂时 , 应当做好个人防护 。
15.鼓励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教职员工开学前自愿接受核酸检测 。
(三)重点环节管控 。
1.校园封闭管理要做到专人负责、区域划分合理、人员登记排查记录齐全 。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等候区 , 入校时若出现发热、干咳等可疑症状 , 应当由专人带至临时等候区 , 测量体温 , 及时联系家长 , 按规定流程进行处置 。
2.深入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校园内教室、食堂、宿舍等学生重要聚集场所和洗手间、洗漱间的保洁和消毒 , 加强物体的表面清洁消毒 , 并做好每日消毒记录 , 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
3.加强各类学习、工作、生活场所通风换气 , 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 如使用空调 , 应当加强空调系统供风安全管理 , 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 , 每日做好对饮水设备、洗手设施、餐车和餐具等物品的清洁消毒 。加强垃圾分类管理 , 日产日清 。
三、应急处置
(一)学校所在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 , 应当按照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执行相关防控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