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_原题是:玩味历史<56>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莲池行宫十二景之六鹤柴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咸丰九年莲池书院院长黄彭年夫人刘尹玉绘《鹤柴》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鹤柴(zhai)位于古莲花池君子长生馆之西 , 原为行宫养鹤的地方 。 这里有一座六角攒尖亭 , 名“鸟隅亭” 。 “鸟隅亭”是由直隶总督方观承所题写 。 院内一对铜雕仙鹤依傍在一棵松树 , 寓意松鹤延年 。 历史上鹤柴包括现在的鹤柴、昆阆院及总购广场的一部分 。 方观承在《莲池行宫十二景图咏·鹤柴》中描写道:“高槐疏柳 , 白石苍苔 , 仙客羽衣 , 翩跹其下 , 伫轻鯈于春水 , 警凉露于秋宵 , 故是幽禽之胜宅也”。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清末时期鹤柴院内的花草
乾隆皇帝在《莲池行宫十二景题咏·鹤柴》中写道:“只宜古柏堪为柴 , 也许潜鱼可结邻 。 不必禽经征故事 , 九皋深意缅风人”意思是 , 只应当是古老的柏树才可以作为仙鹤的栖息处 , 或许是由于有隐藏水中的鱼可以结为邻居 , 才屈居“鸟隅”一带 。 没有必要从《禽经》中去寻求什么典故 , 我们缅怀古代诗人 , 他用“鹤鸣九皋 , 声闻于野”的深刻用意告诉我们要礼敬贤人 。乾隆皇帝又云:“胎仙曾是著仙经 , 禽也而非凡鸟形 。 但以格高宜缀景 , 惜他每被翦双翎” 。 意思为被称为“胎仙”的丹顶鹤曾经著录于道教经典里 。 它属于飞禽 , 却不是一般鸟类的形体 。 只因为格调高雅适宜于点缀景观而被豢养 , 可惜它每每被剪去一双翅羽 。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保定画院笔下的鹤柴
新中国成立后 , 鹤柴占地建为昆阆院和永华派出所 。 2008年9月 , 永华派出所被拆除搬迁 , 2009年6月恢复鹤柴部分景观 。 鹤柴、绎堂和蕊幢精舍这莲池“后三景”的建成 , 标志着清朝鼎盛时期的莲池行宫十二景全部恢复 , 丰富了古莲花池这座古典园林的景观 , 增添了文化神韵 。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昆阆院内的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今日的鹤柴
正是:
鹤柴傍昆阆 , 松竹倚鸟亭 。
鱼泳而鸟翔 , 鹤舞伴琴鸣 。
摇红又涤翠 , 霞衣并霓虹 。
游人多驻足 , 与鹤共留影 。
鹤柴神韵|玩味历史 | 古莲花池之鹤柴神韵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