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鉴赏|亚洲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绘瓷( 五 )
从历史背景来看 , 15世纪下半叶越南陶瓷业发展迅速 , 获得了打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 而彼时中国陶瓷器因明朝实施的海禁政策而被迫中断出口 , 形成国际市场供应短缺 。 说明黎初朝越南对外贸易有足够的外部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 , 并未因国家政策的压迫而衰落 。 这似乎是越南陶瓷外销史上的一个关键因素 。 在各出口对象国遗址中采集到的越南外销瓷 , 包括青花和斗彩、五彩瓷 , 皆表明东南亚和东亚是越南瓷器非常重要的出口市场 , 其中印度尼西亚是越南瓷器最大的出口国 。 通过分析文化背景 , 我们可以了解越南瓷器在当时印尼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居住群体中发挥的社会和文化作用 。
笔者曾有机会亲赴印尼中爪哇省的淡目大清真寺(Masjid Agung Demak)和古突士的莫纳拉清真寺(Menara Kudus) 。 这些地方没有越南佛教寺庙中的佛像和供桌 , 因此不必摆放祭祀用瓷和祭品 。 这里看到的越南瓷器主要是15世纪黎初朝的青花瓷砖 , 用以装饰墙壁〔图十七〕 。 然则上文提及的盛放供果的高足盘用于何处?它在历史上又为本地人的文化生活发挥什么作用?20世纪80年代 , 在得知东爪哇地区发现14世纪李朝时期越南冬青釉瓷塔塔基残片时 , 我曾提出类似的问题 , 文章于1986年由苏马拉·艾地亚文(Sumarah Adhyataman)发表于香港《亚洲艺术》杂志 , 此后被1997年约翰·史蒂文森和约翰·盖伊的《越南陶瓷:独立的传统》一书转载 。
文章图片
〔图十七〕墙壁装饰瓷砖 印尼东爪哇淡目大清真寺 裴明智摄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印尼东爪哇特鲁乌兰(Trowuland)遗址同样发掘出土了大量越南〔图十八〕和中国的高档瓷器 ,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陈朝时期的重檐绿釉瓷塔的塔身残片〔图十九〕 。 塔檐瓦当为菩提叶形 , 内部是塔身 , 与越南永福省的占寺塔(Chò)相似 〔图二十〕 。 这是在东爪哇出土的第二座越南佛塔标本 。 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参观时 , 学者们介绍了在特鲁乌兰遗址出土的瓷器 , 但他们并不知道那块瓷佛塔残片 。
文章图片
〔图十八〕墙壁装饰瓷砖残片 印尼东爪哇特鲁乌兰出土
文章图片
〔图十九〕绿釉塔身残片 越南陈朝14世纪 印尼东爪哇特鲁乌兰出土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藏 裴明智摄
文章图片
〔图二十〕占寺塔 越南永福省 陈朝14世纪
在特鲁乌兰遗址发现的越南佛塔残片 , 引出了许多关于东爪哇地区宗教文化生活和信仰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这一证据反映出 , 14世纪的东爪哇地区佛教曾与伊斯兰教同时存在 。 在勿里达地区(Blitar)哈亚·乌鲁克国王(Hayam Wuruk, 1350-1389)的珀纳塔兰皇宫(Panataran)中出现了佛教寺庙的痕迹 , 而此地与满者伯夷王国(Majapahit, 1293-1527)的国都特鲁乌兰相距不远 , 这成为满者伯夷王国时期佛教发展的生动例证 。
通过印尼和印度之间的海上贸易活动 , 佛教很早就出现在印度尼西亚群岛 。印尼最古老的佛教考古遗址巴都查亚(Batujaya) , 位于西爪哇加拉璜地区(Karawang) , 以精美的建筑群闻名 , 其文物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2世纪 。 后来在占碑、巨港、苏门答腊、廖内和中爪哇、东爪哇等地都发现了年代稍晚的佛教遗址 。 在室利佛逝王国统治期间 , 佛教臻于至盛 , 印尼成为公元7-14世纪东南亚最大的佛教王国 。 进入13-15世纪 , 在满者伯夷王国统治下 , 佛教与印度教和平共处 。 满者伯夷灭亡后 , 伊斯兰教由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商人带入印尼 , 佛教的影响开始急剧下降 , 仅存于东爪哇和巴厘岛一些地区 。 到16世纪末 , 伊斯兰教逐渐壮大 , 彻底取代了佛教的地位 。 这些地区成为穆斯林居住地后 , 许多佛寺逐渐被人遗忘 。
推荐阅读
- 满满一大盘子肉!全红婵胃口大开吃得香,1周胖3斤让教练着急了
- 出品《给你,我的新名片》李冰冰季第三期将播,探访亚洲象之旅即将开启
- 《给你,我的新名片》李冰冰探访亚洲象之旅即将开启
- 16岁和李健擦肩,18岁问鼎《好声音》,单依纯已经比肩亚洲天后?
- “国民歌王”华晨宇和“亚洲天王巨星”谢霆锋出现在武汉街头
- 最漂亮的女主持人是谁,她是亚洲首位获得金皇冠奖的主持!
- 「亚洲版」迪士尼公主名单曝光!网推「张钧宁」演贝儿小美人鱼演员被赞爆
- 集各种狗血于一体的《半暖时光》定档江苏,能否挽救0.3的大盘?
- “亚洲最丑女星”吴莫愁的悲催,和她消失三年的真相
- 肖战荣登亚洲第一屏,这些小细节暗藏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