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

_原题为 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
本文整理自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创办的“观止讲堂” , 由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先行讲解善本古籍 。
陈先行 , 1951年12月生于上海 , 祖籍江苏溧水 。 1973年入职上海图书馆 , 从顾廷龙、潘景郑先生习版本、金石之学 , 长期司事古籍编目与版本鉴定 。 曾为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日本国文学研究资料馆访问学者 , 编著(包括与人合作)有《中国古籍稿抄校本图录》《打开金匮石室之门——古籍善本》《伯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中文古籍善本书志》《明清稿抄校本鉴定》《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真迹》《上海图书馆善本题跋辑录附版本考》等 。 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 。
两部宋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刊刻地之辨
记得2012年 , 在江西发现了一部宋本《礼部韵略》 , 有人给我看了书影 , 问我这个本子刊刻于何时 。 我说 , 光凭书名 , 就可知刊刻于北宋 , 因为该书出于官修 , 主要用于科举考试 , 后朝后代为适应时需 , 一定要重加修订 , 反映在书名上就有所变化 。 在此本发现之前 , 仅知日本名古屋真福寺藏有一部北宋本 , 书名也是《礼部韵略》 。 这两部北宋本 , 彼此有何关系与异同 , 专家们自有研究 , 但至少与南宋使用的文本不同 。 南宋对北宋的文本已作较大的修订 , 其书名或曰《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 , 或称《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 表明在南宋时代 , 北宋的《礼部韵略》文本已经过时而废置不用 , 当然也再无翻刻的必要 。
善本|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
文章图片

北宋本《礼部韵略》书影
【善本|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今天重点讨论的是刊刻于南宋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 。 该书由南宋毛晃增注 , 其子居正重增而成 。 根据记载 , 毛晃曾花十年功夫完成增注 , 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上表进呈 , 可惜未被采用 。 后来毛居正再事重增 , 方通过审核 , 于嘉定十六年(1223)由国子监正式发布 , 这时相去毛晃进呈此书 , 过了整整61年 。 尽管有著名学者魏了翁等为毛晃生前之不遇而鸣不平 , 但从另一侧面 , 反映出官方出版此类书籍是颇为谨慎的 。
现存南宋刻本《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的足本有两部 , 一部藏上海图书馆 , 另一部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两本的相同之处有:都是十行本 , 避讳皆至宁宗 , 与嘉定时国子监刻书年相符 。
善本|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
文章图片

上海图书馆藏《增修互注礼部韵略》书影
但两本又有太多的不同 , 主要体现在:一、字体不同 。 上图本为欧体字 , 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为柳体字 。 二、纸张不同 。 上图本为白皮纸刷印 , 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为黄麻纸刷印 。 三、上图本卷端著者题名两行 , 前一行题“衢州免解进士毛晃增注” , 后一行题“男进士居正校勘重增”;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的卷端没有毛居正题名 , 毛晃的题名却占居两行 。 四、避讳方式不同 。 上图本大字正文不缺笔避讳 , 将须避讳之字或读音在小字注文中加以注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之避讳则采用通常的缺笔之法 。 五、刻工不同 。 上图本计有吴春、张明、宋琚等80余人 , 大都是在其他南宋中后期浙江刻本中出现的名匠;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本的刻工可计者近30人 , 因单字居多 , 难考其详 , 该院1986年出版的《宋版书特展目录》中曾说这批刻工皆南宋中叶杭州地区良工 , 不知其依据何在 。
善本|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