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上图观止〡陈先行说善本:两部宋本刊刻地之辨( 三 )
第一种《重彫足本鉴诫录》 , 有骵(体)、乱、宝、囯、弃、无、声、礼、数、灯、忻(惊)、断、迁、与、尽、楼、虫、献、炉、朴、斈(学)、?(举)等俗体字 。 我想说明的是 , 通常宋代福建书坊刻本会出现俗体字;此外包括蜀刻本在内 , 刻工的姓名往往也有作俗体字的现象 。 而这部《重彫足本鉴诫录》刊刻于南宋中期的浙江 , 表明浙江书坊刻本也有俗体字现象 , 虽然现在因传本原因已不多见 。
文章图片
南宋浙刻本《重彫足本鉴诫录》书影
第二种《韵语阳秋》 , 此本刊刻甚精 , 白皮纸刷印 。 有乾道二年(1166)沈洵跋 ,“敦”、“郭”字皆不避讳 , 则该本应刻于孝宗年间 。 仔细翻阅 , 该字体并不相同 , 如卷一共七叶 , 前六叶字体小而精整 , 欧书典型 , 第七叶则字略大而结构较松 , 版心两鱼尾之间又刻字数 , 明显不同 , 应是补版所为 。 我想强调的是 , 该本有弃、蚕、刱(创)、与、处(处)、无、?(举)等俗体字 , 而这些俗体字多出现在补版之中 , 估计原版曾流入书坊 , 经书坊补版重印 。 这是一个以俗体字区别原刻与补版的实例 。
文章图片
南宋刻本《韵语阳秋》原版书影
文章图片
南宋刻本《韵语阳秋》补版书影
第三种是《孔丛子》 , 上图的这部宋本 , 在清初曾经季振宜收藏 , 季氏《延令宋板书目》著录 。 清末为潘祖荫滂喜斋所得 , 叶昌炽在编《滂喜斋藏书记》时将它著录为元刻本 。 叶氏未留下考证文字 , 不明其定元本的理由 。 该本有俗体字也不少 , 如无、?(举)、辝(辞)、礼、斉(齐)、断、体(体)、浅、弥、弃、献、囯等 。 我想 , 可能因为有俗体字 , 叶氏遂将之定作元刻本 。 但是 , 仅以俗体字判断宋刻抑或元椠 , 依据不够 , 须小心谨慎 。
文章图片
南宋刻本《孔丛子》书影
其实不说更早 , 在六朝至隋唐的碑刻中 , 就有许多俗体字 , 那么宋代雕版印刷兴盛 , 出现俗体字并不奇怪 。 可能与见闻有关 , 过去一旦有人提出俗体字多见于元代书坊刻本 , 便有随声附和者将之归纳为鉴定元刻本的方法之一 , 而通过上述举例 , 足见该说法并不确切 。
同样是与见闻有关 , 又有学者认为“囯”字仅见于太平天国政权机构刻印的文献 , 遂以此“囯”字作为鉴定太平天国文献及那个时代抄本、印本的依据 , 这也有问题 。 太平天国政权为了提升识字率 , 对汉字进行简化 , 其习用“囯”字固然不错 , 但既这不是他们的创造 , 也不是宋代的发明 , 唐初《历城县千佛崖》石刻就有“家囯安宁”的字语 , 则以“国”为“囯” , 至少从那时便如此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
- 王一博获得“醋王”称号,主持人叹为观止,究竟发生了什么?
- 义楚|上图观止︱陈先行说善本:如何鉴定北宋版刻?
- 字体|上图观止︱陈先行说善本:如何通过字体鉴定版本?
- 沧县|河北沧县:百枣园里果飘香
- 遗址|《天津抗战遗址》线上图片展致敬历史
- 血液疾病|抗生素到底要用多久?
- 星际穿越|《星际穿越》曝“太空羁旅”版预告及海报 重温叹为观止的星际之旅
- 占卜师青峰|摩羯座的下半年,叹为观止!
- 消息资讯■周文业:九州本——《三国演义》“志传”系列明刊上图下文简本,
- 「台北故宫」历代清帝爱读什么书?台北故宫新展“院藏善本古籍”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