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明清皖南家训家风与家学(上)( 五 )


文化|明清皖南家训家风与家学(上)
文章图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到康熙六年(1667) , 施闰章任江西参议 , 分守湖西道(管辖吉安、临江、袁州三府) 。 由于该地遭受多年战争 , 破坏巨大 , 湖西家破人亡 , 田园荒废 , 但朝廷对军粮、赋税的征收仍再继续 , 当地百姓迫于生计纷纷逃亡 , 有的甚至组织起来反抗 , 官府立即进行残酷镇压 , 村舍田园被毁坏 , 生灵涂炭 , 一片荒凉景象 。 施闰章到任后 , 认为朝廷应该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 否则民不安国不宁 。 他一改简单的镇压方式 , 走遍湖西各地 , 安抚百姓 , 并释放了聚众起义的首领 , 让他们安心恢复生产 。 施闰章还向上级力争减轻赋税 , 告诫属下不准欺压百姓 , 几年后湖西地方经逐渐济恢复过来 。 施闰章到民间寻访时 , 见到百姓疾苦 , 他十分痛心 , 常常解囊相助 , 以自己的薄俸赈济饥民 , 以致自己一贫如洗 , 官橐空空 , 老百姓称之为“施佛子” 。 卸任回乡时 , 亲故买船赠给他 , 因要乘船横渡鄱阳湖 , 而行囊少船体轻 , 压不住湖上大风 , 当地百姓争着买来石膏 , 装在船内对抗风浪 。 因缺乏粮食与路费 , 上岸后施闰章只好将船卖掉 , 做了七年地方官 , 结果回乡时 , 两袖清风 , 两手空空 。 在当时贪污成风的官场 , 像施闰章这样清廉爱民的官吏 , 真是凤毛麟角了 , 是真正的儒者 。
施闰章家法严格 , 他的子孙多能淡泊名利 , 发愤读书著述 。 他在《舍弟阮、两儿淳恪读书双溪》写道:“读书贵闻道 , 静专靡不成 。 送子适园馆 , 要使心魂清 。 仰首接洙泗 , 颜曾如弟兄 。 余少苦贫病 , 饥饱依藜藿 。 呻吟杂占哔 , 洒扫锄柴荆 。 空楼常独宿 , 鬼语窥灯檠 。 斋居寡言笑 , 槁木捐百情 。 ……汝曹今逸乐 , 被服暖且轻 。 牙签乌几净 , 珍木黄鹂鸣 。 喆匠维师友 , 典训禀周程 。 黾勉念祖德 , 慎勿忝平生 。 吐词贲文绣 , 高步追六经 。 布衣苟若此 , 何必谈公卿 。 ” [4]176 舍弟阮 , 指的是施闰阮 , 是施闰章叔父施誉次子 。 两儿淳恪 , 指的是施闰章长子施彦淳 , 次子施彦恪 。 施闰章教育子弟 , 读书重在求经问道 , 传承学术 , 并不是为了高官厚禄 。 读书的方法贵在专心、清静 , 不能贪图安逸 , 要珍惜青春年少的时光 , 积极努力 , 不要辜负韶华之光 。 辉煌的成绩必须用汗水来铸造 , 这对于今日青年教育 , 仍具有积极意义 , 值得借鉴 。 他又说:“夫家挟猗顿之富 , 不若藏名山之书;岁有九迁之官 , 不若成一家之言 。 子恒氏之论文也 , 以为年寿有时而尽 , 荣乐止乎其身 , 文章为不朽盛事 , 传之无穷 。 ”
文化|明清皖南家训家风与家学(上)
文章图片

总地看来 , 施闰章秉承家学实质是孝义 , 他提倡的理学核心就是宣扬孝义 。 施闰章是清初著名诗人 , 其诗“一咏三叹 , 有风人之旨” , 辞清句丽 , 时称“宣城体” , 有“南施北宋”中“南施”之誉 , 又位居“燕台七子”之阵 , 又处“海内八大家”之中、“清初六家”之列 , 但他认为:“士君子家居则修其道 , 为谏臣则尽其言 , 有官守则勤其职 , 所谓天下文章 , 莫大乎是矣 , 其溢而为诗歌赋颂之属 , 皆其余也 。 ”
施闰章二子 , 施彦淳、彦恪 , 毕生为亡父整理遗著 , 继承家学 , 《清儒学案》卷二十一 , 载:施彦恪 , 字孝虔 , 愚山次子 , 与兄彦淳均能世其所学 , 著有《施氏家风述略续编》 。 孙施瑮 , 号随村 , 一生“耻趋炎俗” , 后隐居田园 , 有《随村诗集》 , 人品与诗风直追乃祖 。 曾孙施念曾字得仍 , 号蘗斋 。 学有宗传 , 克承家法 。 令新会时 , 尝葺白沙先生祠 。 调任余姚 , 为黄宗羲父亲设置祭田 。 被荐博学鸿词 , 但“逾期不及试” , 所至聚书 , 虽在官衙 , 不废稽古有政绩 , 善诗文 。 施闰章未刻诸书 , 悉为付梓 , 并撰《愚山年谱》四卷 。 施念曾续刻《蠖斋诗话》2卷、《矩斋杂记》2卷为外集 , 另刻补《年谱》4卷、《家风述略》1卷 。 [5]卷二十一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 , 施氏玄外孙刘琦又增补《砚林拾遗》、《试院冰渊》入外集 , 遂合楝亭刻本藏版汇引为《愚山先生全集》 。 《四库全书》所收《学余堂集》收文28卷 , 诗50卷 , 外集2卷 。 1911年上海国学扶轮社曾以乾隆汇印本《施愚山先生全集》石印出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