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前这个大会,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却为何改变了中国命运?( 三 )
早期的50余名中共党员多为知识分子:“南陈北李”是大学教授 , 13位出席代表中 , 8人有大学学历 , 其中4人留学日本、3人就读于北京大学 , 4人有中师学历 , 1人是中学学历
行走在繁华的上海新天地 , 太仓路127号并不起眼 。 这里是博文女校旧址 , 一栋内外两进、两层砖木结构的老式石库门建筑 。
1921年6月末到7月中旬 , 9位“北京大学暑期旅游团”成员陆续住了进来 。 他们都是在收到李达、李汉俊的书信后 , 赶来上海出席中共一大会议 。
之前的6月29日傍晚 , 何叔衡与毛泽东在长沙小西门码头登上开往上海的小火轮 。 当时与何叔衡同在《湖南通俗报》的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 , 偕行者润之 , 赴全国○○○○○之招 。 ”对于5个圆圈 , 谢觉哉后来解释是“共产主义者” , 当时他知道这件大事 , 但怕泄密 , 故用圆圈代替 。
文章图片
【上海|百年前这个大会,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却为何改变了中国命运?】青年毛泽东
武汉代表陈潭秋日后回忆:“因为暑假休假 , 学生教员都回家去了 , 只有厨役一人 。 他也不知道楼上住的客人是什么人 , 言语也不十分听得懂 , 因为他们都不会说上海话 , 有的湖南口音 , 有的湖北口音 , 还有的说北方话 。 ”
一番舟车劳顿后 , 来自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和旅日党组织的代表齐集上海 。 渔阳里红色弧光初现 。
有学者做过分析 , 早期的50余名中共党员多为知识分子:“南陈北李”是大学教授 , 13位出席代表中 , 8人有大学学历 , 其中4人留学日本、3人就读于北京大学 , 4人有中师学历 , 1人是中学学历 。
一个鲜明对比是 , 当时九成国人是文盲、半文盲或勉强粗通文墨 。 可以说 , 这些一大代表如果只是想凭自己学识谋一份好差、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 料想不算难事 。
“可见他们义无反顾投身建党伟业 , 绝不是为改变个人命运 , 而是希望以自己一腔热血 , 在黑暗中探寻民族出路 , 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现状 。 ”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徐建刚感慨 , “这就是立党为公!”
正因为有较高的学养、开阔的眼界 , 他们接受俄国“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 成为民族最先觉醒的人 。 历史学者金冲及曾引用日本学者石川祯浩的判断:“马克思主义对于能理解它的人来说 , 意味着得到了‘全能的智慧’ , 而对于信奉它的人来讲 , 则等于找到了‘根本性的指针’ 。 ”
1921年4月 , 李汉俊告诉来访的日本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种子在手 , 唯万里荒芜 。 或惧力不可逮 。 吾人肉躯堪当此劳否?此不得不忧者也 。 ”
时年31岁、通晓四国语言的李汉俊 , 在当时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 他对着日本朋友自问:如何改造现在的中国?“要解决此问题 , 不在共和 , 亦不在复辟 。 这般政治革命不能改造中国 , 过去既已证之 , 现状亦证之 。 ”他说 , “故吾人之努力 , 唯有社会革命之一途 。 ”
后来的故事 , 则显得顺理成章 。
1921年酷暑7月 , 上海滩群贤毕至 。 看似平静的博文女校之下 , 激荡的却是之后中国红色画卷的“初心之作” 。 据史料记载 , 一大会议多项筹备工作在此完成 。
“有力的争论”
“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 , 而求得一最合适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7月23日晚 , 树德里的灯光从窗棂门缝中透出 。 穿长衫的、穿西式衬衫打领带的 , 留八字胡的、长络腮胡子的 , 教授派头的、学生模样的 , 一个个走入望志路106号 。
望志路106号 , 一大代表李汉俊之胞兄李书城寓所 。 1964年 , 毛泽东对时任农业部长的李书城说:“你的公馆里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 是我们党的‘产床’啊!”
推荐阅读
- 5个艺人新年晒房子!黄奕在别墅炒米糕,吴尊一家在上海租房过年
- 王一博新电影花絮来了,一开口就讲上海话,十足的代入感!
- 10年前“宁在宝马里哭,不在单车后笑”的马诺,现在坐上宝马没?
- “武林”高手登上“上海之巅”,春晚这一幕刷屏!更多幕后故事
- 谢霆锋回忆8年前,头一次见到的华晨宇,和现在根本就是两个人
- 黄磊对陈数说:敢不敢和我制造点绯闻?陈数:好啊,我还怕你这个
- 全程都在叫妈妈,关晓彤胆子原来这么小?这个节目还有一个大问题
- 卫视春晚各显神通:湖南江苏上海拼明星,山东请周涛河南有王一博
- 《环游记3》范丞丞合照拍出名场面!全网拍不到杨洋的原因是这个
- 《东方快车谋杀案》:这个故事经过这么多年,还有什么可以期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