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前这个大会,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却为何改变了中国命运?( 五 )


包惠僧在1953年回忆一大现场讨论情况:“我们的党是受了俄国十月革命影响而诞生的 。 代表们的思想和情绪对于学习苏俄与组织无产阶级革命的党 , 大体都是一致的 。 ”
上海|百年前这个大会,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却为何改变了中国命运?
文章图片

毛泽东同志在一大会场
经过代表热烈讨论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及《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 , 成为“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叫”——
《纲领》规定了党的性质:有别于同时期其他政治团体 , 这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
《纲领》订立了党员标准:“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 , 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在加入我们队伍之前 , 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 。
《纲领》明确了组织纪律:“在党处于秘密状态时 , 党的重要主张和党员身份应保守秘密”“凡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 , 应成立委员会”“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 , 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 。
《决议》提出了工作重点:“凡有一个以上产业部门的地方 , 均应组织工会”、“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党应特别机警地注意 , 勿使工会执行其他的政治路线” 。
百年后的今天再读这两份红色文献 , 依然让人热血澎湃 。 尽管文字上略显粗糙、某些观点稍显幼稚 , 但完完全全抓住关键之关键——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 拿什么理论、用什么组织原则来建党 。 这将中国共产党同资产阶级政党、社会民主党和其他形形色色的政治派别严格区分开来 , 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组织严密的无产阶级政党 。
万物得其本者生 , 百事得其道者成 。 我们的先哲在千年前就说过:“先立乎其大者 , 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 ”
同一个时期中国 , 以类似聚会方式探讨中国革命之道的人还有很多 , 但付诸实践者少 。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 , 建党更早并矢志改变中国现状的国民党 , 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却比中共晚了3年 。
“崭新的政党走了出来”
“‘一大’开过了 , 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 连报纸上也没有一点报道 。 ”但历史已然发生 , 当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时 , “中国的伟大事变在实质上却开始了”
走在嘉兴南湖边 , 湖面波光潋滟 。 靠近湖心岛处 , 一艘复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单夹弄中型画舫静静停泊着 。
当年 , 正是这艘不起眼的小船 , 改变中华民族的前进航向 。
7月30日晚 , 李公馆内突然闯进不速之客 。 “他张目四看 , 我们问他‘找谁’ , 他随便说了一个名字 , 就匆匆走了 。 ”李达日后回忆 。 有地下工作经验的马林建议大家紧急转移 , 经李达夫人王会悟牵线 , 部分代表登上开往嘉兴的火车 。 几小时后 , 南湖上聚集起这批革命者的身影 。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看来 , 去嘉兴开会 , 主要考虑交通和安全两方面 。 “通过沪杭铁路 , 上海到嘉兴只需不到3小时 。 在南湖开会 , 可以用游客身份作掩护 。 湖面视野开阔 , 有情况也能立刻发觉 。 ”
上海|百年前这个大会,报纸上“没有一点报道”,却为何改变了中国命运?
文章图片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董天晔 摄)
于是 , 在浩渺烟波中 , 代表们在画舫上召开最后一次会议 , 通过党的纲领和关于工作任务的决议 , 选举临时领导机构中央局 , 党的一大顺利闭幕 。
这些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或许没想到 , 这次会议会如此深刻改变中国命运 。 或许相较于他们之后的峥嵘岁月来说 , 这只是历次有惊无险经历中的一次 。 以至于多年后 , 他们竟难以回忆出开会的具体日期——这 , 是“作始也简”的最好注脚 。

推荐阅读